寄庸之

独游向天际,梦寐轸良朋。

落木变霜霰,感兹岁华征。

一蹶辞金门,十载嗟流萍。

白发不相贷,素志惭同盟。

忆昔共笔砚,岂彼怜肥轻。

清世有馀怀,慕古垂英名。

礼乐企圣涂,钟鼎安足荣。

仲尼没已邈,斯道谁予徵。

君也东观豪,适会况休明。

何当挥朱弦,因之闻希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廷相所作的《寄庸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独游向天际,梦寐轸良朋”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广阔的天地间漫游,心中满是对好友的深切怀念。接下来“落木变霜霰,感兹岁华征”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引发诗人对岁月变迁的感慨。

“一蹶辞金门,十载嗟流萍”描述了诗人过去十年间的漂泊生活,从“金门”这一象征权力与地位的词语,到“流萍”这一比喻无根漂泊的状态,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与反思。

“白发不相贷,素志惭同盟”表达了诗人面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和对自己未能实现理想抱负的自责。接着“忆昔共笔砚,岂彼怜肥轻”回忆了与友人共同创作的美好时光,强调了友情的真挚与珍贵。

“清世有馀怀,慕古垂英名”表达了诗人对清正时代和古代贤者的向往与敬仰,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像古人一样留下光辉。最后“礼乐企圣涂,钟鼎安足荣”则表明了诗人追求高尚道德和精神境界的价值取向,认为物质的荣华富贵远不及内心的充实与满足重要。

“仲尼没已邈,斯道谁予徵”引用孔子的典故,表达了对先贤智慧的追思与对真理探索的渴望。“君也东观豪,适会况休明”赞扬友人如同东汉时期的文学家班固一样才华横溢,并且恰逢盛世,预示着友人将有所作为。

“何当挥朱弦,因之闻希声”表达了诗人期待与友人再次相聚,共同弹奏美妙的音乐,共享高雅的艺术享受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收录诗词(212)

王廷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浚川先生,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 字:子衡
  • 号:浚川
  • 籍贯:河南仪封(今兰考)
  • 生卒年:1474-1544

相关古诗词

靖远楼公宴

谈笑偶宾属,矫矫怀庾公。

南楼一吹笛,千载流英风。

我来就诸贤,攀眺临高甍。

开筵接翠微,度曲散空蒙。

渑酒未倾倒,夕阳下高舂。

灯火乱星宿,鼓吹惊鱼龙。

酒酣击剑歌,逸气凌烟虹。

慷慨有遗响,何惭代里雄。

葛亮抚南蛮,夷吾靖山戎。

古来几豪英,平世留深功。

矜名智所浅,伐善道乃矇。

万事等浮云,我欲游无穷。

形式: 古风

泊大洲

寒濑石屿出,暮舸不敢上。

且泊大洲浦,弭楫临莽苍。

鼓从露野沈,柝应空江响。

林虚猿狖静,波澄星月朗。

长歌耿不寐,冷然发深想。

芳杜几相思,青山滞独往。

世路何尽期,游人自鞅掌。

旭光发阳厓,前洲闻拨桨。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寄赵尔锡祭酒

载笔东观史,谈经国子师。

大道回淳风,华要跻良时。

畴昔同馆署,今来隔山陂。

清弦抒情素,幽梦攀光仪。

不惜形迹遥,但苦年运移。

日飞逆旅蓬,弥感游子鵻。

回首盻京阙,浮云郁崔嵬。

渺渺胡天雁,菲菲沧江蓠。

怅然维远心,因之寄相思。

形式: 古风

舟泊大伊遂登岭眺望二首(其一)

遄征徒已疲,安迈舟始忻。

客程急日夜,惊澜骇崩奔。

篷心悦留止,升峦瞰高旻。

海岱指间得,扬楚望中分。

洪河吞淮沚,岘口拱齐门。

古石堕危壁,新沙亘高垠。

山川日已改,人代焉足云。

丘坟但宿莽,碑版空残文。

伤心古往迹,感慨郁难陈。

于焉任化轨,庶以豁忧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