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谒先慈墓

絮酒临风奠一卮,雷声隐隐不胜悲。

英魂自拜丝纶后,劲节无言天地知。

春草烟深人迹少,鹧鸪啼处马行迟。

不堪回首江天暮,汉苑于今总黍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此诗《雨中谒先慈墓》由明代诗人张家珍所作,情感深沉,意境凄美。首句“絮酒临风奠一卮”,描绘了诗人手持酒杯,在微风中祭奠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哀伤的氛围。接着“雷声隐隐不胜悲”一句,以雷声的轰鸣反衬出内心的悲痛,将自然界的声响与人物的情感巧妙融合。

“英魂自拜丝纶后,劲节无言天地知”两句,通过想象英灵在祭拜后的静默,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其高尚品德的敬仰。这里的“丝纶”可能指代某种仪式或传统,暗示了对逝者的尊重与追思。

“春草烟深人迹少,鹧鸪啼处马行迟”描绘了一幅春日荒凉的景象,春草茂盛而人迹罕至,鹧鸪的啼叫更添了几分凄凉,马行缓慢,似乎也在表达着哀悼之情。这一景象不仅渲染了墓地的孤寂,也寄托了诗人对逝者的思念与哀悼。

最后,“不堪回首江天暮,汉苑于今总黍离”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苍茫江天时的无力感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汉苑”可能暗指古代帝王的园林,而“黍离”出自《诗经》,常用来比喻国家衰败、故土荒芜。这两句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历史沧桑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已故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命、历史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深度。

收录诗词(88)

张家珍(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赠何柏友山中

踪迹同为一隐沦,思君落落少相亲。

鸟知好木终难择,剑有千金尚未贫。

松桧春林时独往,藤萝明月夜无人。

年来更有牢骚者,不钓滨江欲买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忆先文烈兄增城侯(其一)

草堂睡起怜孤影,忆到增城莫可寻。

杜宇年年枝上血,鹡鸰夜夜梦中心。

剑同王气沉秋水,星暗流云失羽林。

鼙鼓中原睢泪尽,不堪风雨独哀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忆先文烈兄增城侯(其二)

大业曾教好自期,梯云楼上日相随。

独传黄石书三卷,说向青萍酒一卮。

碧血难寻天地阔,幽怀无诉鬼神知。

茫茫何处看华表,愁绝吾生鬓欲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佗城

六朝往事竟如何,落日黄沙饮橐驼。

自昔弦歌闻百粤,于今烽火比三河。

愁人寂寞秋闻笛,壮士悲凉夜枕戈。

不见赵佗能拒汉,年来事业独蹉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