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信讲师

达士脱名检,高人落林丘。

体性未应殊,作用终不侔。

讲师得三昧,宗学贯九流。

曾对树说法,解使石点头。

劫火焚地水,慈云护松楸。

报恩心种种,阅古事悠悠。

香火三生愿,因缘再世游。

文辞重柳请,衣服许韩留。

殷勤翻短褐,博雅愧前修。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高尚的人隐居山林,不求名利。
他们的本质并无差异,但行为和成就却各不相同。
学者深入领悟,学术广博,融汇各种流派。
他曾对着树木传授佛法,令石头也为之点头。
经历过劫难的火与水,慈悲的云朵守护着松柏。
报答恩情的心意多种多样,历史长河中往事如烟。
三生之愿是香火不断,因缘际会再次轮回。
文字如同柳树般清新,衣着风格效仿韩风。
勤勉研读简朴的书籍,深感自己才疏学浅,难以超越前贤。

注释

达士:高尚的人。
脱名检:不求名利。
体性:本质。
作用:行为和成就。
侔:相同。
讲师:学者。
三昧:领悟。
九流:各种流派。
树:佛法。
石点头:佛法深奥。
劫火:灾难。
慈云:慈悲的云。
松楸:松柏。
报恩:报答恩情。
悠悠:漫长。
香火:信仰的延续。
再世游:轮回。
文辞:文字。
柳请:清新。
韩留:韩风。
短褐:简朴的书。
博雅:广博。
前修:前代贤者。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陆文圭所作的《送信讲师》,通过对讲师的描绘,展现了其超凡的智慧和高尚的品格。首联“达士脱名检,高人落林丘”赞美讲师淡泊名利,如隐士般遁迹山林。接着,“体性未应殊,作用终不侔”强调讲师虽身处山野,但内在修养与世俗之人不同,其影响力不容小觑。

“讲师得三昧,宗学贯九流”进一步赞扬讲师深得学术真谛,通晓各类学问。后两句“曾对树说法,解使石点头”,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讲师教导众生的智慧,连树木石头都能领悟其言。

“劫火焚地水,慈云护松楸”运用象征手法,表达讲师的慈悲与坚韧,即使面临世间变迁,仍守护着松柏和坟墓,寓意其对生死的超然态度。接下来,“报恩心种种,阅古事悠悠”表达了讲师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众生报恩的深深愿望。

尾联“文辞重柳请,衣服许韩留”是对讲师学问之深和人格魅力的肯定,暗示他的教诲如同柳絮般深入人心,衣物也承载着弟子们的敬仰。最后,“殷勤翻短褐,博雅愧前修”则以谦逊的态度,表示自己在学问上尚需向讲师学习,对前贤充满敬意。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既赞美讲师的德行与智慧,又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师道的尊重。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送祝君晟之官昌化

九里河梁昔携手,酒酣共折城南柳。

春风六载忽吹过,浮云万事无不有。

馀生闭户忍寒饿,薄宦随方困奔走。

径从莲幕换青衫,犹胜兔园嘲白首。

我床昨夜破却瓮,君印何时大如斗。

肯将车服耀故人,未觉来往烦佳友。

从今出处可忘言,柳边重饮城南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送赵季舒之燕

有客东南来,白马嘶北风。

问客将何之,举鞭指卢龙。

云是汉家子,出入明光宫。

古宫今焉在,废堵生秋蓬。

形式: 古风

送郝仲明代归

古之州县吏,久任各称职。

任久则化行,吏与民相得。

民或不安业,咎在吏数易。

代者如传舍,吏民不相识。

王嘉朱浮疏,每读三太息。

暨城有贤佐,温良而端直。

为政知大体,人方饮其德。

瓜犹未及期,旌已催行色。

中州固多士,此士去可惜。

老稚候城隅,相邀卧车侧。

形式: 古风

送徐允伯

古有淳寂乡,君与陶阮到。

每评伯伦颂,谓胜周公诰。

山间童负锸,台下人拾帽。

短鞭跨辽碣,破毯眠雪窖。

归来四壁立,挟册坐乡校。

悠悠泮宫水,羹有芹可芼。

案上方醉吟,室中已饥告。

长瓶卧虚檐,破釜架空灶。

翠眉方与齐,赪颊忽自悼。

愁踏布衾裂,羞拆海图倒。

先生乐陶然,美睡呼不觉。

达士多迂拙,庸儿竞嘲噪。

岂知海上鲲,姑隐雾中豹。

岁晚空斋人,杖屦辱相好。

百钱呼儿沽,一榻为君扫。

浩兴忽长歌,衰意亦旁噪。

衔杯孤月落,椎壁四邻闹。

明当远行役,寒雨映客棹。

秋江蒲稗深,伫子平安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