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歊台

宋祖凌高乐未回,三千歌舞宿层台。

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

行殿有基荒荠合,寝园无主野棠开。

百年便作万年计,岩畔古碑空绿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宋祖登高欢愉未尽归,三千歌姬舞者宿高楼台。
湘潭云散尽暮色中山峦显,巴蜀雪融春水潺潺来。
行宫殿基旧迹荒草荠菜生遍,陵园无主只见野棠花儿开。
纵使百年亦谋万年事,岩边古碑徒留青苔覆苍苔。

注释

宋祖:指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凌高:登高。
乐未回:欢愉未尽,没有返回。
三千歌舞:形容歌舞众多,极言其盛。
湘潭:地名,位于湖南,这里泛指南方山水。
云尽:云散尽。
暮山:傍晚时分的山景。
巴蜀:古代地区名,包括现在的四川盆地和重庆等地,此指西部地区。
雪消:雪融化。
行殿:皇帝出行时的临时宫殿。
基:基础,基址。
荒荠:荒草中长满了荠菜,形容荒凉。
寝园:陵园,帝王的墓地。
无主:无人管理,荒废。
百年:比喻较短的时间,这里指人的一生或一个朝代。
万年计:长远的计划或打算。
岩畔:岩石旁边。
古碑:古老的石碑。
空绿苔:只留下石碑上长满了青苔,表示被人遗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与静谧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古迹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的“宋祖凌高乐未回”表明时间已经过去,但盛宴依旧未结束,“三千歌舞宿层台”则形象地展现了一场宏大的宴席,虽然夜已深沉,但欢乐的气氛尚未散去。

"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季节更迭和时光流逝。湘潭(今湖南西部地区)的云雾散去,露出晚上的山影,而巴蜀(今四川一带)则是冬雪消融,迎来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行殿有基荒荠合"和"寝园无主野棠开"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废墟与荒凉。行宫的台基被野草覆盖,寝园(皇家后妃居住的地方)中野生植物疯长,这些景象都表明了一个曾经繁华但现在已经衰败的场所。

"百年便作万年计"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深刻体会和对未来永恒的追求。而最后一句"岩畔古碑空绿苔",则是通过对古代石碑上青苔盈盈的描写,再次强调了历史的悠久和岁月的流逝。

整首诗以其深远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一位诗人面对过往与未来时的沉思与感慨。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凌歊台送韦秀才

云起高台日未沈,数村残照半岩阴。

野蚕成茧桑柘尽,溪鸟引雏蒲稗深。

帆势依依投极浦,钟声杳杳隔前林。

故山迢遰故人去,一夜月明千里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哭杨攀处士

先生忧道乐清贫,白发终为不仕身。

嵇阮没来无酒客,应刘亡后少诗人。

山前月照荒坟晓,溪上花开旧宅春。

昨夜回舟更惆怅,至今钟磬满南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夏日戏题郭别驾东堂

微风起画鸾,金翠暗珊珊。

晚树垂朱实,春篁露粉竿。

散香蕲簟滑,沈水越瓶寒。

犹恐何郎热,冰生白玉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宴饯李员外

病守江城眼暂开,昔年吴越共衔杯。

膺舟出镇虚陈榻,郑履还京下隗台。

云叶渐低朱阁掩,浪花初起画樯回。

心期解印同君醉,九曲池西望月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