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何立可提刑

故人握节守齐安,闻说边头事愈难。

赤手募丁修险隘,白头擐甲禦风寒。

半腰城甫包围毕,一把兵皆点摘残。

收得去年书在架,忆君灯下展来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老朋友坚守在齐安,听说边境的战事更加艰难。
空手募集壮丁整修险要关隘,白发将军披甲抵挡风寒。
刚围住半城,士兵们疲惫不堪,只剩下零星几人能作战。
收起去年的来信放在书架上,想起你在灯下阅读的场景。

注释

故人:老朋友。
握节:坚守节操。
齐安:地名,古代郡县名。
闻说:听说。
边头事:边境的战事。
愈难:更加艰难。
赤手:空手。
募丁:募集壮丁。
修险隘:整修险要关隘。
白头:形容年老。
擐甲:披甲。
禦风寒:抵挡风寒。
半腰城:尚未攻下的城市的一半。
甫包围毕:刚刚包围完毕。
一把兵:剩下的少量士兵。
点摘残:疲惫不堪,剩下不多。
去年书:去年的来信。
在架:放在书架上。
忆君:想起你。
灯下:在灯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军中将领在边疆坚守的艰难情形,通过对故人的怀念和对往事的回顾,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与哀愁。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忧虑和无尽的思绪。

"故人握节守齐安,闻说边头事愈难。"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静寂而又紧张的情境。将领手持兵符,坚守在边疆之地,而外界传来的消息却是战争的艰难,这不仅考验着他的军略,更考验着他的意志。

"赤手募丁修险隘,白头擐甲禦风寒。"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边疆守将的辛劳与孤独。年迈之人仍旧在为国防护,手握兵器,对抗严寒,这种形象充满了悲壮和无奈。

"半腰城甫包围毕,一把兵皆点摘残。" 这两句透露出战争的惨烈与不易。城池刚刚修复完毕便又遭遇围攻,守军虽少却坚持战斗,显示了极大的勇气和决心。

"收得去年书在架,忆君灯下展来看。" 最后两句则是将领在夜晚的回忆,拿出去年的信件,在昏黄的灯光下细细品味,每一个字迹都承载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军中生活与战争情形的刻画,以及对故人和家书的怀念,展现了边塞将领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寄吴恕斋侍郎

几年病卧禅床上,一旦名标御札中。

收召东都无处士,记怜北谷有愚公。

依然晚景垂衰白,胜似天街踏软红。

多谢皋夔与周召,十分结裹后村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寄呈阳岩

与君非复昔年时,我瞎君聋各已衰。

萤案头光何必照,蚁床下斗不须知。

嵇康老觉形骸懒,扁鹊亡无耳目医。

只恐蒲轮催强起,林间未免独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杨休文高士

未答前书每有惭,忽收近讯自开缄。

缴回玉笥山人号,换得金门羽客衔。

石鼎联诗尘满砚,竹宫应制草盈函。

可怜予与君俱错,投老方思卸戏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寄沂孙

帝失遗珠不知处,离朱象罔遍咨询。

彼皆宗此于方外,汝独问之于水滨。

求我声音难见佛,得吾骨髓别无人。

即今牛骥嗟同皂,天网何时罩凤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