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漕东归(其二)

皎皎从来世不容,平平未足与言功。

介言西事何妨谪,洵著权书竟是忠。

祇为边民忧自北,卷将吾道载而东。

分明自有天知己,趣檄行看骑火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皎洁的人格向来不被世俗接受,平淡的成就不足以论功行赏。
即使谈论西方事务被贬谪,他确实在著作中展现出忠诚之心。
他只为边境百姓的忧虑担忧,将我的主张带往东方传播。
显然上天已有知音,不久命令将下达,他将以火急的速度出发。

注释

皎皎:形容人品高尚纯洁。
从来:自古以来。
不容:不被接纳。
平平:普通,平凡。
与言功:论功行赏。
介言:谈论。
西事:西方事务。
谪:贬谪。
洵著:确实表现出。
权书:有权威的著作。
竟是:实际上是。
祇为:只为了。
边民:边境的百姓。
吾道:我的主张。
载而东:带到东方。
分明:明显地。
自有:本来就。
天知己:上天的知音。
趣檄:紧急命令。
骑火红:骑马疾驰,火急如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泳创作的《送梁漕东归(其二)》。诗中表现了对友人梁漕东归的不舍和赞美之情,以及诗人自己对边疆局势的关切与忧虑。

“皎皎从来世不容,平平未足与言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才华横溢、德行高尚的赞赏,同时也透露出社会不能容纳贤者的感慨。

“介言西事何妨谪,洵著权书竟是忠。”这里,“介言”指的是梁漕的直言不讳,而“西事”则可能是指边疆之事。诗人认为即使对于国家大事有所批评,也是出于忠诚之心。

“祇为边民忧自北,卷将吾道载而东。”诗人的视线转向边疆,表达了对那里百姓的担忧,同时也透露了自己想要携带自己的学问和理想前往东方的愿望。

“分明自有天知己,趣檄行看骑火红。”这两句是说,每个人的才能和品德最终都会被老天所了解。而“趣檄行看”则是在描述梁漕东归时的情景,可能是指路过的地方都有人来送别,而“骑火红”形象地描绘了烈日炎炎的夏季。

整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也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怀和自己学问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318)

吴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元年(公元1209年)第进士。累迁著作郎,兼直舍人院。应诏上书,颇切时要。累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上疏言谨政体、正道揆、厉臣节、综军务四事。后进宝章阁学士,知温州,以言罢。泳著有鹤林集四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 字:叔永
  • 籍贯:潼川
  • 生卒年:约公元1224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送鲜于帅三首(其三)

忆昨行台再见时,恍兮涪水送将归。

丰神比旧微加瘦,道力于今转觉肥。

赖有一灯标日指,曾无寸草报春晖。

孔门独立成何事,祇舞风雩咏浴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鲜于帅三首(其二)

时事牵连卒未休,三边烽火又惊秋。

养鹰未得鹰扬力,豢虎终怀虎视忧。

面势只缘前局误,肘方合向古人求。

玉关不是无兵守,上策人心要急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鲜于帅三首(其一)

载锡圭符起伏龙,遄提小队出南中。

军容倒海鲸波息,旗采吹云蚓瘴空。

但倚硕才为保障,仍开诚意接兵戎。

渡泸已觉秋风晚,争看筹边第一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挽王夫人

婉娩娴诗画,僮僮被典章。

有齐先祭洁,薄浣展衣香。

唁卫心虽切,伤周义不忘。

勉哉君子正,彤管尚遗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