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道损仲文子华陪泛西湖

冰消湖已绿,渺渺鸭头春。

船学吴儿刺,吟稀楚老新。

对山怜去鸟,隔树识游人。

谁念沧江上,风柔采白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冰雪融化,湖水泛绿,春天的鸭子在水中嬉戏。
船只模仿吴地的划船技巧,诗人的吟诵少有楚地老人的新鲜气息。
看着山鸟归巢,隔着树木辨认出游人踪迹。
又有谁能想到,在那遥远的沧江之上,微风轻拂,白萍随波摇曳。

注释

冰消:冰雪融化。
湖已绿:湖水变绿。
渺渺:形容鸭群众多。
鸭头春:春天的鸭子。
船学:船只模仿。
吴儿刺:吴地的划船技巧。
吟稀:吟诵稀少。
楚老新:楚地老人的新鲜诗篇。
对山:对着山。
怜去鸟:怜惜归巢的鸟儿。
隔树:隔着树木。
游人:游历的人。
谁念:有谁会想到。
沧江上:遥远的沧江。
风柔:微风轻柔。
采白蘋:采摘白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与道损仲文子华陪泛西湖》,描绘了春天西湖冰雪消融,湖水转绿的景象。"冰消湖已绿"写出了初春湖面冰雪消融,水面泛起生机盎然的绿色。"渺渺鸭头春"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鸭子在湖中嬉戏,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船学吴儿刺"一句,通过比喻,形容船只在湖面上轻盈地穿梭,如同吴地的年轻人熟练地驾驶小舟。"吟稀楚老新"则暗示诗人与友人在船上吟诗作对,虽然不如楚地老者那样频繁,但充满了新鲜的诗意。

"对山怜去鸟,隔树识游人"两句,诗人通过观察飞鸟和游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间烟火的亲近。"谁念沧江上,风柔采白蘋"以景结情,诗人独自感叹,尽管身处美景之中,却无人理解他心中的感慨,只能欣赏那微风轻拂、白蘋飘香的江面。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春天的景色,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泛舟西湖时的闲适与孤独之感。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丫头石

丫头石虽断,文字未全讹。

年算赤乌近,书疑黄象多。

几时经霹雳,异代见干戈。

更与千秋看,松煤定费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卫尉邵少卿挽词二首(其二)

买得吴门宅,归来自种花。

春风未歌彻,东岱已魂赊。

昔作千年调,今为一日嗟。

人将镌美德,磨石取江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卫尉邵少卿挽词二首(其一)

位至九卿亚,年过七十春。

桐乡归葬日,棠树去思人。

雾里开蒿隧,原边起石麟。

地遥徒有泪,洒向北风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大明寺平山堂

陆羽烹茶处,为堂备宴娱。

冈形来自蜀,山色去连吴。

毫发开明镜,阴晴改画图。

翰林能忆否,此景大梁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