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寺

一径入松下,两峰横马前。

攀缘绿罗磴,飞步苍崖巅。

昔人此嘉遁,手弄朱丝弦。

想当林间月,独写山中泉。

此乐非外得,肯受世网牵。

我亦本萧散,至此更怡然。

偏怜最幽处,流水鸣溅溅。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一条小路通向松树下,两座山峰横跨在眼前。
沿着绿色的石阶攀登,飞跃式地到达青色崖顶。
古人曾在此隐居,弹奏着红色丝线编成的琴弦。
想象那时月光洒落林间,独自记录山中的泉水声。
这样的乐趣不是外界所能给予,怎肯被尘世的束缚所牵绊。
我原本就喜欢闲适,到这里更是心情愉快。
特别喜爱这最幽深的地方,流水声潺潺作响。

注释

径:小路。
松下:松树下。
峰:山峰。
马前:眼前。
绿罗磴:绿色的石阶。
苍崖巅:青色崖顶。
昔人:古人。
嘉遁:美好的隐居。
朱丝弦:红色丝线编成的琴弦。
林间月:林间的月光。
山中泉:山中的泉水。
外得:外界给予。
世网:尘世的束缚。
萧散:闲适。
怡然:愉快。
偏怜:特别喜爱。
幽处:幽深的地方。
溅溅:潺潺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林景象。"一径入松下",诗人沿着小路深入松林,营造出清幽的氛围。"两峰横马前",暗示了道路的曲折与景色的开阔。"攀缘绿罗磴,飞步苍崖巅",生动描绘了登山的过程,充满了动感和冒险的气息。

诗人追忆古人在此隐居,"昔人此嘉遁",他们悠然自得地弹奏着朱丝弦,享受着自然的宁静。诗人想象那时的月光和山泉,"想当林间月,独写山中泉",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强调这种乐趣源于内心,而非外界纷扰,"此乐非外得,肯受世网牵",表达了对尘世束缚的超脱。

诗人自称本性疏放,"我亦本萧散",在这样的环境中更是感到心旷神怡。最后,他特别喜爱那最幽静之处,"偏怜最幽处,流水鸣溅溅",以潺潺流水声增添了山林的生动与和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招隐寺的自然风光和隐士生活,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喧嚣的厌倦,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高雅情趣和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明妃曲二首(其一)

明妃未出汉宫时,秀色倾人人不知。

何况一身辞汉地,驱令万里嫁胡儿。

喧喧杂虏方满眼,皎皎丹心欲语谁?

延寿尔能私好恶,令人不自保妍媸。

丹青有迹尚如此,何况无形论是非。

穷通岂不各有命,南北由来非尔为。

黄云塞路乡国远,鸿雁在天音信稀。

度成新曲无人听,弹向东风空泪垂。

若道人情无感慨,何故卫女苦思归?

形式: 排律

舍弟南源刈稻

买田南山下,禾黍忽已秋。

糟床待此注,岂止衣食谋。

穷阴迫霜霰,不可迟揫收。

吾党二三子,晨行已寒裘。

久苦城中嚣,至山谅优游。

况已除险秽,新堂置岩幽。

窗轩众峰出,阶墀水淙流。

良材未成种,草树亦已稠。

寒花开照耀,谷鸟乐啾啁。

心与珍境接,佳兴固已遒。

而况馈朝夕,甘美日可搜。

黄鸡肥落俎,清酤湛盈瓯。

时鲜鲙冰鲫,馀滋拆丹榴。

此味何以侑,文辞颇赓酬。

昼务诫遗滞,夜工督舂揄。

因观稼穑劳,始觉奉养优。

此乐讵非幸,人生复何求?

送子固自起,往意不可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苦热

忆初中伏时,怫郁炎气升。

赫日已照灼,赤云助轩腾。

积水殆将沸,清风岂能兴?

草木恐焚燎,窗扉似炊蒸。

冰雪气已夺,蚊蝇势相矜。

发狂忧不免,暑饮讵复胜。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茅亭闲坐

荆门常昼掩,不必云山深。

岂敢尚孤绝,自能收寸心。

草萌被远径,鸟语变乔林。

散帙味新趣,鸣弦叹馀音。

脱粟幸可饱,一瓢方独斟。

颜从缅虽卓,非此谁为寻。

盛服缠紫艾,重印铸黄金。

信使忧惴息,讵无勤苦侵。

埃尘缁冠盖,霜露泫衣衿。

胁肩已自昔,俯首微独吟。

岂惟智所拙,曾是力难任。

为乐聊在此,焉知玉山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