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宦路侵寻已倦游,功名何敢望前修。
谬纡州组三宜去,回视儒冠一忍羞。
畴昔尝窥循吏传,只今谁是富民侯。
夜来好雨催归棹,春水茫茫涨鸭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虞俦的《书怀(其二)》,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生涯的厌倦和对功名的淡泊。首句“宦路侵寻已倦游”直接道出诗人对官场生涯的疲惫感,他已经厌倦了长期在外奔波。接着,“功名何敢望前修”表明他对超越前辈的功名并无奢望,流露出谦逊和淡泊的态度。
“谬纡州组三宜去”暗示诗人认为自己担任地方官职并不适合,应该离开官场,这里的“谬纡”表达了对自己职务的自嘲。而“回视儒冠一忍羞”则表达了对过去以读书人身份入仕的些许羞愧,可能是因为感到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不符。
“畴昔尝窥循吏传”回忆起曾经对清廉官员的仰慕,但现实中却难觅这样的典范。“只今谁是富民侯”进一步表达了对当今社会缺乏真正能造福百姓的官员的忧虑。
最后两句“夜来好雨催归棹,春水茫茫涨鸭头”以景结情,描绘了一幅雨后春水上涨的画面,诗人借此表达出想要回归自然、结束仕途的愿望,以“归棹”象征着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虞俦在这首诗中通过自我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展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不详
丘山何必万牛回,栎杜从来贵不才。
无事饮多惟日醉,有声画好亦天开。
欲谋松菊园三径,翻讶文章水一杯。
未免无衣忧卒岁,篱根惭愧候虫催。
雷车谁唤阿香推,酿雨云头簇不开。
猛热急掀江汉立,先声偏上竹梧来。
高唐赋就何曾梦,杜曲诗成不费催。
颇欲灯前同夜酌,却愁牢落馈无台。
偶从野叟问耕桑,说到春来日日忙。
老尽吾蚕桑自绿,化残胡蝶麦犹黄。
迎梅已过三旬雨,秧稻初齐五月凉。
天上何人调玉烛,但知击壤乐时康。
我友溪堂爱说诗,兵厨况有酒如池。
留髡一石从来惯,访戴扁舟莫太迟。
已办鸱夷陪后乘,姑令从事作先驰。
凭君试向松江望,绿涨蒲萄正渺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