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鹧鸪词(其一)

劝郎莫过洞庭湖,湘妃庙前啼鹧鸪。

可恨九嶷山隔断,翠华无处问苍梧。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虞]韵

鉴赏

这首《山鹧鸪词(其一)》由明代诗人胡奎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与想象的画面。

诗中以“劝郎莫过洞庭湖”开篇,既点出了地点,又蕴含了深意,仿佛在劝诫某人不要前往某个特定的地方,暗示着某种不可预知的危险或情感纠葛。接着,“湘妃庙前啼鹧鸪”,将场景进一步推进,引入了湘妃庙这一历史背景,以及鹧鸪鸟的啼鸣,营造出一种哀婉而凄美的氛围。鹧鸪的啼叫,常被视为离别、哀愁的象征,此处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丰富。

“可恨九嶷山隔断,翠华无处问苍梧。”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九嶷山作为阻隔,象征着难以逾越的障碍,或是心灵深处的隔阂。翠华,本指帝王出行时的仪仗,这里借指主人公心中的理想、追求或是对某人的思念。然而,由于九嶷山的阻隔,这种理想或思念无法实现,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情感的交织,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又有对情感困境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收录诗词(1955)

胡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鹧鸪词(其二)

江上有山复有山,鹧鸪啼处雨斑斑。

一声两声行不得,南船北船朝暮还。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删]韵

精卫词

精卫精卫飞且鸣,千年填海海不平。

世传此是炎帝女,不知何年填海水。

海山石烂海水枯,是时精卫安得无。

如何精卫鸟,只填东海水。

海水尚可填,人心浩无底。

形式: 乐府曲辞

鲛人词

并刀翻水凝不流,碧绡如烟张素秋。

蛟人夜织鱼鳞屋,月色澄澄湛寒绿。

卖绡来从城市居,主翁不识明月珠。

明珠赠君世无价,明年有绡复来卖。

形式: 乐府曲辞

蚕簇词

拜蚕室,祭神桑,吴蚕在箔神在堂。

愿神佑蚕风日好,取茧倍多蚕缕长。

十日天阴未开箔,蚕吐丝迟茧还薄。

地炉火煖借春回,再祷神蚕须急作。

缫车易转茧易抽,长丝满桁晴不收。

新妇登堂向姑道,今岁衣姑丝不少。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