鲛人词

并刀翻水凝不流,碧绡如烟张素秋。

蛟人夜织鱼鳞屋,月色澄澄湛寒绿。

卖绡来从城市居,主翁不识明月珠。

明珠赠君世无价,明年有绡复来卖。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鲛人的生活与情感,充满了浪漫与神秘色彩。

首句“并刀翻水凝不流”,运用比喻手法,将并州出产的锋利宝刀比作能将流水凝固的利器,形象地展现了刀光剑影的冷冽之美。接着,“碧绡如烟张素秋”一句,通过“碧绡”(绿色的丝织品)与“烟”、“素秋”(初秋时节)的结合,营造出一幅轻柔、朦胧的画卷,仿佛置身于初秋的清晨,薄雾缭绕,绿意盎然。

“蛟人夜织鱼鳞屋,月色澄澄湛寒绿”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意境。蛟人,传说中的水族神灵,夜晚在水中编织如同鱼鳞般的屋宇,月光下,这些屋宇显得格外清冷而翠绿,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又蕴含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卖绡来从城市居,主翁不识明月珠”则转而描述了鲛人生活的另一面。他们或许为了生计,穿梭于繁华的城市之中,售卖珍贵的绡布。然而,即使是拥有如此珍稀之物的主翁,也未能识得鲛人所拥有的“明月珠”,这颗象征着纯洁与珍贵的宝石,暗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某种隔阂与误解。

最后,“明珠赠君世无价,明年有绡复来卖”表达了鲛人对人类世界的善意与期待。他们愿意将珍贵的明珠赠予世人,希望以此打破隔阂,增进彼此的理解与尊重。同时,也预示着来年鲛人会再次携带着绡布来到人间,继续他们的交易与交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鲛人这一神话生物的独特魅力,也蕴含了对自然、人性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955)

胡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蚕簇词

拜蚕室,祭神桑,吴蚕在箔神在堂。

愿神佑蚕风日好,取茧倍多蚕缕长。

十日天阴未开箔,蚕吐丝迟茧还薄。

地炉火煖借春回,再祷神蚕须急作。

缫车易转茧易抽,长丝满桁晴不收。

新妇登堂向姑道,今岁衣姑丝不少。

形式: 乐府曲辞

神树词

田家种田无五行,屋西神树生有灵。

年年祭树卜水旱,祈雨即雨晴须晴。

鸡豚拜扫无閒日,乌鹊群飞来啄食。

剪纸作钱挂树枝,祝田有来蚕有丝。

收麦上场神得食,缫丝纳官神得衣。

形式: 乐府曲辞

田家词

村巷深深枣花落,少妇缫丝催织作。

上堂正恐阿婆瞋,不愤田头叫姑恶。

大儿翻垄牵疲牛,小儿作军边上头。

今年雨多麦穗黑,较比上年无半收。

白头不愿识官府,但愿有租应门户。

形式: 乐府曲辞

渔父词(其一)

家住琴江江,上头拓卦洲。

前春水流桂,枝楫木兰舟。终日忘鱼不下钩。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