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郎中赴任苏州

仁风膏雨去随轮,胜境欢游到逐身。

水驿路穿儿店月,花船棹入女湖春。

宣城独咏窗中岫,柳恽单题汀上蘋。

何似姑苏诗太守,吟诗相继有三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仁德如春风吹拂,滋润着大地,我随着这美好的环境游玩。
沿着水边驿站的小路,月色陪伴着儿童的旅店,花船在女子湖中划入春天的景色。
宣城的人独自对着窗户咏叹远山,柳恽单独提笔描绘水边的蘋草。
哪里比得上姑苏的诗太守,接连有三位诗人在这里吟诗作对。

注释

仁风:仁德之风。
膏雨:滋润大地的雨水。
胜境:美丽的风景。
逐身:跟随自身,意指自己投身其中。
水驿路:沿水边的驿站道路。
儿店月:儿童旅店的月色。
花船:装饰华丽的游船。
女湖春:女子湖的春天景色。
宣城:地名。
窗中岫:窗户中看到的山峦。
柳恽:人名,南朝梁代诗人。
汀上蘋:水边的蘋草。
何似:哪里比得上。
姑苏:地名,即苏州。
诗太守:指善于作诗的地方官。
相继:一个接一个。
三人:三位诗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名为《送刘郎中赴任苏州》。诗中的语言流畅,意境丰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仁风膏雨去随轮”,这里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春天的风和细雨比喻为仁慈的恩泽,它们跟随着车轮,似乎有生命一般地与行者相伴。"胜境欢游到逐身"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一种享受和追求,这些美好的景致似乎总是紧随着行者的脚步。

“水驿路穿儿店月,花船棹入女湖春”,这两句描写了行者所经过的自然景观。"水驿"可能指的是临近河流的驿站,而"儿店月"则让人联想到了夜晚明亮的月光下,驿站旁的小镇依旧有人家灯火通明。"花船棹入女湖春"中,“花船”给人以生动形象,似乎这条船本身就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而“棹入女湖春”则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画面。

接下来的“宣城独咏窗中岫,柳恽单题汀上蘋”,诗人提到了两个地名——宣城和汀上,并且分别与"岫"(山峰)和"蘋"(一种水生植物)相联系。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独自咏叹和单独题字时的那种情感和意境。

最后,“何似姑苏诗太守,吟诗相继有三人”,诗人提到了“姑苏”——即苏州,并且将自己比作那里的诗太守。这一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和传承的一种自豪和期许。"吟诗相继有三人"则让人猜测,这是否暗示着诗人与其他两位诗人的交流和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友情和文学传承的一种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送后集往庐山东林寺兼寄云皋上人

后集寄将何处去,故山迢递在匡庐。

旧僧独有云皋在,三二年来不得书。

别后道情添几许,老来筋力又何如。

来生缘会应非远,彼此年过七十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送严大夫赴桂州

地压坤方重,官兼宪府雄。

桂林无瘴气,柏署有清风。

山水衙门外,旌旗艛艓中。

大夫应绝席,诗酒与谁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送张常侍西归

二年花下为闲伴,一旦尊前弃老夫。

西午桥街行怅望,南龙兴寺立踟蹰。

洛城久住留情否,省骑重归称意无。

出镇归朝但相访,此身应不离东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送李滁州

君于觉路深留意,我亦禅门薄致功。

未悟病时须去病,已知空后莫依空。

白衣卧病嵩山下,皂盖行春楚水东。

谁道三年千里别,两心同在道场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