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子蓝

日馀尚幽独,夙昔卧林水。

兰生自无人,岂敢怨泥滓。

在春兰则黄,在秋兰则紫。

颜色虽随时,芬馨无终始。

岁寒寡所期,邂逅得吾子。

峨峨武林彦,奕奕文章美。

光掩南海珠,价重凤凰子。

知音亦复希,萧然返乡里。

时无战国雄,黄金斗游士。

且复怀短长,以待人求己。

相送郁江湄,殷勤问行李。

重来不可谖,故人望玉趾。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送李子蓝》。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其才华的赞赏。

首句“日馀尚幽独,夙昔卧林水”描绘了友人李子蓝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孤独之美。接着“兰生自无人,岂敢怨泥滓”运用兰花自比,表达即使身处污浊环境也不愿抱怨,保持高洁品质的决心。

“在春兰则黄,在秋兰则紫。颜色虽随时,芬馨无终始。”通过描述兰花随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但其香气永不消逝,象征着李子蓝才华横溢,无论何时都能展现出卓越的风采。

“岁寒寡所期,邂逅得吾子”表达了诗人与李子蓝相遇的惊喜与珍惜之情。接下来“峨峨武林彦,奕奕文章美。光掩南海珠,价重凤凰子”高度赞扬了李子蓝的才华,将其比作珍贵的宝石与凤凰之子,强调其价值非凡。

“知音亦复希,萧然返乡里”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感慨,以及对李子蓝回归家乡的不舍。最后“时无战国雄,黄金斗游士。且复怀短长,以待人求己”借战国时期的故事,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缺乏真正英雄的无奈,同时也鼓励自己要保持自我,等待时机。

“相送郁江湄,殷勤问行李”描绘了诗人亲自送别李子蓝的情景,体现了深厚的友情。“重来不可谖,故人望玉趾”表达了对李子蓝再次来访的期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友人李子蓝的赞美与送别,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才华的推崇,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读史赠陈献孟并送其行

秦季焚诗书,先圣道以丧。

诸儒负礼器,仓卒归陈王。

匹夫徒发愤,曾不识兴亡。

隐忍成功名,何如张子房。

子房非儒者,为气何坚刚。

其终如鲁连,其始如荆卿。

平生予所希,君亦慕其狂。

终古两盗雄,兰池与博浪。

少年虽轻发,气实吞始皇。

君于太公书,曾否得其纲。

先公有宜略,揣磨宜不遑。

将飞且伏翼,将呜先引吭。

何必魁岸人,始能应帝王。

从容以步游,游于淮海旁。

英雄无神师,其学不明光。

苟能依老成,以礼为之方。

我亦倜傥人,垂老犹摧藏。

汉初两孺子,不得与偕行。

强忍亦已久,中夜起徬徨。

君今血气盛,甘苦未多尝。

思为日本刀,须炼梅花钢。

屈伸能自如,入石乃无伤。

行矣复迟迟,咫尺即相望。

形式: 古风

莲花峰篇赠黄山闵宾连

我昔入秦关,手攀太华峰。

千峰为莲瓣,三峰为莲蓬。

三峰祗一石,一石三芙蓉。

纷纷莲花须,化作千万松。

白帝与明星,宫在千叶中。

高高五千仞,仙掌擎当空。

自谓天下奇,群岳不能从。

何意一黄山,莲花亦次宗。

一茎上矗天,千瓣开濛濛。

从茎上至蕊,吹堕愁天风。

盘回穿岩窦,忽见轩辕宫。

峰凡三十六,此峰太华同。

夫君几登陟,身染莲衣红。

自作黄山经,神与山精通。

文章亦巨灵,开辟将何穷。

形式: 古风

江氏双烈篇

凤凰不孤生,雎鸠无再匹。

姑妇苦相依,岁寒同一室。

良人在泉下,幽幽视皦日。

皦日久无光,光自妾心出。

江家多女宗,礼义为琴瑟。

五妇垂管彤,复兹叔与侄。

教子各成名,文章持笃实。

湘也更多才,贤豪与胶漆。

剑气如白云,玉光温以栗。

以母柏舟篇,相示泪洋溢。

阿嫂亦陶婴,黄鹄歌未毕。

安得圣人生,列在变风一。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送汪扶晨归歙葬亲

十月河已冰,朔风苦萧瑟。

之子望松楸,行行雪没膝。

乌乌啼以南,乌乌啼以北。

一啼一白头,阿母不可得。

墓道何巉岩,送者皆匍匐。

飞土逐丰狐,殷勤助封植。

而我独不遑,泪垂但沾臆。

以君孝子思,茫茫此何极。

母兮在苍天,朝朝见颜色。

母兮在黄泉,暮暮闻叹息。

文章为牺牲,仁义为鼎实。

庶几贻令名,以为天下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