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悼怀太子挽歌辞二首(其一)

竹马书薨岁,铜龙表葬时。

永言窀穸事,全用少阳仪。

寿夭由天命,哀荣出圣慈。

恭闻褒赠诏,轸念在与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骑竹马的年纪已逝去,铜龙晷表显示着下葬的时刻。
长久地谈论着安葬的事宜,全都依照少年君主的礼仪。
寿命长短由天意决定,悲哀荣耀出自皇帝的仁慈。
恭敬地听到褒扬追赠的诏书,心中挂念着国内外的民众。

注释

竹马:儿童游戏,这里指童年时代。
书薨:记载去世的时间。
铜龙:古代计时器,这里指晷表,一种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工具。
表葬时:确定下葬的时刻。
窀穸:墓穴,指安葬之事。
少阳仪:古代丧葬礼节,因君主年轻,故称‘少阳’。
寿夭:寿命的长短。
哀荣:指对死者的哀悼和荣誉。
圣慈:对皇帝的尊称,意为圣明仁慈。
褒赠:朝廷对死者或其家属的封赏。
轸念:深切挂念。
与夷:泛指国内外的民众,'夷'古代指外族。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名为《赠悼怀太子挽歌辞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对逝者深切的哀思与不舍,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竹马书薨岁,铜龙表葬时。"

这两句通过“竹马”和“铜龙”的比喻,描绘出逝者的生前与死后的情景。“竹马”往往用来形容儿童的玩具,而这里则暗示太子曾经如同孩童般活泼可爱,但现今却已离世。"铜龙表葬时"则指的是墓地的装饰,通过“铜龙”这一豪华的物象,显示出逝者身份的尊贵。

"永言窀穸事,全用少阳仪。"

这两句表达了对逝者生前往事的缅怀和记忆,以及按照适当礼节进行葬礼的庄重。"永言"意味着永久的话语,即对逝者的记念不会消逝;"窀穸事"指的是墓葬之事,而“全用少阳仪”则是说葬礼完全依照了古代“少阳”时节的礼仪进行。

"寿夭由天命,哀荣出圣慈。"

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长短无常以及逝者身份尊贵的感叹。“寿夭由天命”表达了一种宿命论,即人的寿命是由上天决定的;“哀荣出圣慈”则指的是对逝者的哀悼之情,是由于其本身的尊贵地位所引发的皇家恩泽。

"恭闻褒赠诏,轸念在与夷。"

这两句诗中,“恭闻”表示恭敬地听从圣旨;“褒赠诏”是指皇帝赐予的赏赐和谕令;"轸念在与夷"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生前交往的深切思念,其中“轸”字意味着难以忘怀,“于夷”暗示了逝者的身份。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的回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逝者尊贵地位的哀悼,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庄重的情感。白居易以其擅长的平实语言和深情的笔触,将这种复杂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赠悼怀太子挽歌辞二首(其二)

剪叶藩封早,承华册命尊。

笙歌辞洛苑,风雪蔽梁园。

卤簿凌霜宿,铭旌向月翻。

宫寮不逮事,哭送出都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赠晦叔忆梦得

自别崔公四五秋,因何临老转风流。

归来不说秦中事,歇定唯谋洛下游。

酒面浮花应是喜,歌眉敛黛不关愁。

得君更有无厌意,犹恨尊前欠老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赠梦得

心中万事不思量,坐倚屏风卧向阳。

渐觉咏诗犹老丑,岂宜凭酒更粗狂。

头垂白发我思退,脚蹋青云君欲忙。

只有今春相伴在,花前剩醉两三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梦得

年颜老少与君同,眼未全昏耳未聋。

放醉卧为春日伴,趁欢行入少年丛。

寻花借马烦川守,弄水偷船恼令公。

闻道洛城人尽怪,呼为刘白二狂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