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名为《投郑先辈》。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情感和对英雄事业的向往。
“匣中长剑未酬恩,不遇男儿不合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壮志和对报效国家、还君父之恩的渴望。长剑作为武力与勇气的象征,未酬恩则是对尚未实现报国之志的自我鞭策。而“不遇男儿”则表明诗人渴望遇到真正的英雄,以便共同讨论天下大事。
“闷向酒杯吞日月,闲将诗句问乾坤。”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寂寞中借酒浇愁,用诗歌抒发胸中的壮志与感慨。诗人通过饮酒来消解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同时也在用自己的诗句向宇宙发问,寻求生命的意义。
“宁辞马足劳关路,肯为渔竿忆水村。” 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向往。即使是辛勤奔波于关塞之路,也不如愿意放下世俗的重担,选择隐逸生活,与大自然为伍。
“两鬓欲斑三百首,更教装写傍谁门。” 最后两句则是一种自嘲与无奈。诗人年事已高,头发开始斑白,但他依然有着满腔的热情和创作的冲动,想要将自己的作品附于某人的门下,这既表达了对诗歌传承的渴望,也透露了一种求知若渴但又感到孤独无助的情感。
总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对英雄事业的憧憬,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