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数间茅屋不堪忧,底事来为粥饭头。
赖有劫初铃子在,随贫随富自风流。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僧侣释怀深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数间茅屋不堪忧",开篇即点明了居住条件的简陋,然而"底事来为粥饭头",却道出了诗人并非因物质匮乏而忧虑,而是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接纳。"赖有劫初铃子在",这里的"劫初铃子"可能象征着内心的平静或某种精神寄托,表明即使在物质贫乏中,内心仍能保持一种超然与自由的状态。"随贫随富自风流",则表达了诗人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保持独立自在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展现出一种超越物质的洒脱与从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贫富的视角,强调了精神世界的丰富与独立性,体现了宋代禅宗思想中对物质与精神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精神追求。
不详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年年此日是重阳,篱菊如闻去岁香。
莫笑枝条太枯槁,从今别有好商量。
门福一著,商量即错。明眼衲僧,无绳自缚。
资福一窍,最玄最妙。直下会得,教你冷笑。
有问有答周遮,无言无说话堕。
直饶顽石点头,争似归堂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