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游赤松有感

堆堆书册略抽头,决意兹行不暇筹。

雨观风台淩绝景,云峦雪瀑壮清游。

二皇群石应难觅,南涧双羊已莫求。

访我旧题无复有,姓名方愧倚人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堆积的书籍随意翻阅,决定出行不再犹豫策划。
雨中观赏高台,尽览壮丽景色,云雾缭绕的山峦雪瀑,增添了清新的游历体验。
寻找古代二皇遗迹恐怕不易,南涧的双羊也已难寻觅。
探访旧时我留下的题字,如今已无处可觅,只感到自己的名字徒然留下,令人惭愧。

注释

堆堆:堆积。
书册:书籍。
略抽头:随意翻阅。
决意:决定。
兹行:出行。
不暇筹:不再犹豫策划。
雨观风台:雨中观赏高台。
淩绝景:尽览壮丽景色。
云峦雪瀑:云雾缭绕的山峦雪瀑。
壮清游:增添了清新的游历。
二皇群石:古代二皇遗迹。
应难觅:恐怕不易找到。
南涧双羊:南涧的双羊。
已莫求:已难寻觅。
访我旧题:探访旧时我留下的题字。
无复有:已无处可觅。
姓名:自己的名字。
方愧:只感到。
倚人留:徒然留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仲夏时节游览赤松的景象与心境。开篇“堆堆书册略抽头,决意兹行不暇筹”表明诗人暂且抛离繁忙的学问与世事,决定外出旅游,没有过多考虑和筹划。

接下来的“雨观风台淩绝景,云峦雪瀑壮清游”则是对赤松一带自然美景的描绘。诗人在雨后的观台上,感受着清新的风景,欣赏着连绵的山峦和飞流的雪瀑,这些都是眼前壮丽的画面。

“二皇群石应难觅,南涧双羊已莫求”一句中,“二皇”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两位帝王,而“群石”则是山中的奇石。诗人感叹这些古迹和传说中的美丽景象已经难以寻觅,甚至连南涧中的双羊(可能是古代的某种传说)也已然无从求索。这反映了时间流逝与历史沧桑的意境。

最后,“访我旧题无复有,姓名方愧倚人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此地留下的题刻(可能是诗文或书法),如今却已经不再存在,这让他感到有些羞愧,因为即使自己的名字也只能借助他人的记载得以保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产消逝的感慨,以及个人生命与成就相对于时间洪流中的渺小。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我价值和精神寄托的一种深沉情感。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再次前韵(其二)

月指山间颇不平,何须江上有风清。

用之不竭词虽侈,却道平分意未宏。

严子五言终耐久,隐侯千载已寒盟。

肯于明月相料理,定有清风不世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有人说用

寄语纷纷利欲人,不知何者是经纶。

行藏未可便轻议,学问先须辨得真。

莫把空言来误世,要明明德去新民。

大凡体立方言用,且著工夫检自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有感

岁月飘零事转乖,未能凭酒放眉开。

萧萧棠棣悲离黍,寂寞芝兰閟野莱。

生计半随豪气坏,放心犹傍圣经回。

秋来旱势滔滔远,谁念苍生正可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前人韵

弹冠事业耳边新,我梦何因到紫宸。

自古为仁知不富,如今学道岂忧贫。

与其鞭扑朘民髓,孰若箪瓢乐此身。

志士不忘在沟壑,不应后世便无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