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九月自巴丘过湖南别粹翁

离合不可常,去处两无策。

眇眇孤飞雁,严霜欺羽翼。

使君南道主,终岁好看客。

江湖尊前深,日月梦中疾。

世事不相贷,秋风撼瓶锡。

南云本同征,变化知无极。

四年孤臣泪,万里游子色。

临别不得言,清愁涨胸臆。

形式: 古风

翻译

离别和重逢无法长久保持,无论去留都无计可施。
孤独的大雁在寒霜中艰难飞翔,翅膀被严寒侵袭。
您是南方道路的主人,整年欣赏着过客的风景。
在江湖的酒杯前时光飞逝,在梦中日月如梭。
世事无情,秋风吹动着僧人的锡杖,带来无尽感慨。
原本一同南行的云彩,变幻莫测,无有止境。
四年来我独自悲伤,万里漂泊的人面带倦容。
即将分别,却无法言说,内心的忧愁积聚胸中。

注释

离合:分离和重逢。
常:长久。
去处:去向。
两无策:没有解决办法。
眇眇:孤单。
孤飞雁:孤独的大雁。
严霜:寒冷的霜冻。
欺:侵袭。
使君:对官员的尊称。
南道主:南方道路的主人。
江湖:指四处漂泊的生活。
尊前:酒杯前。
日月:时间。
疾:快速。
世事:世间之事。
相贷:同情或宽恕。
撼:摇动。
瓶锡:僧人的锡杖。
南云:南方的云彩。
变化:变幻。
无极:无穷无尽。
孤臣:孤独的臣子。
泪:泪水。
游子:远行之人。
色:神色。
临别:即将分别。
清愁:清冷的忧愁。
胸臆:内心,胸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己酉九月自巴丘过湖南别粹翁》,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人生的感慨。首句“离合不可常,去处两无策”揭示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无奈,接下来通过“眇眇孤飞雁,严霜欺羽翼”比喻自己漂泊不定,如同孤雁在严霜中艰难飞翔,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

“使君南道主,终岁好看客”表达了诗人对主人的热情款待,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客居他乡的漂泊感。“江湖尊前深,日月梦中疾”进一步描绘了时光匆匆,岁月如梭,酒杯中的江湖生涯和梦境中的时光流逝都显得格外迅速。

“世事不相贷,秋风撼瓶锡”借秋风摇动行囊,寓意世事变迁,人事难留,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忧虑。“南云本同征,变化知无极”则寓言人生道路的曲折多变,难以预料。

最后两句“四年孤臣泪,万里游子色”直抒胸臆,流露出诗人四年来在外为官的辛酸与思乡之情,以及即将分别时的深深愁绪。“临别不得言,清愁涨胸臆”以无法言说的离愁结尾,将诗人内心的愁苦渲染得淋漓尽致。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面对离别和人生际遇的复杂心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己酉中秋之夕与任才仲醉于岳阳楼上明年十一月二十日南游过道谒姜光彦出才仲画轴则写是夕事也剪烛观之恍然一笑书八句以当画记

去年中秋洞庭野,寒瑶万顷兼天泻。

岳阳楼上两幅巾,月入栏干影潇洒。

世间此影谁能孤,狂如我友人所无。

一梦经年无续处,道州还见倚楼图。

形式: 古风

中秋不见月

去年中秋端正月,照我沾襟万条血。

姮娥留笑待今年,净洗金觥对银阙。

高唐妒妇心不闲,招得封姨同作难。

岂惟恨满月宫里,肠断西山吴綵鸾。

却疑周生怀月去,待到三更黑如故。

人间今乏赵知微,无复清游继天柱。

南枝乌鹊不敢哗,倚杖三叹风枝斜。

明年强健更相约,会见林间金背蟆。

形式: 古风

书怀示友十首(其十)

青青堂西竹,岁寒不缁磷。

蓬蒿众小中,拭眼见长身。

澹然冬日影,此处极可人。

子猷幸见过,一洗声色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书怀示友十首(其九)

萧萧十月菊,耿耿照白草。

开窗逢一笑,未觉徐娘老。

风霜要饱更,独立晚更好。

韩公真躁人,顾用扰怀抱。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