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早除郎将少年狂,祖塔结缘归故乡。
习气未消馀业在,逢人依旧琢诗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洪休的上人,年轻时才华横溢但身体多病,因此选择了离开官场,回归故乡并在泐潭修行。他依然保持着少年时的狂放不羁,尽管已经脱离了世俗的习气,但对文学的热爱并未消减,遇到人还是会创作诗歌,展现他的诗才。诗人苏辙以赞赏和共鸣的口吻回应了洪休的来访,体现了对这位僧人坚持自我、热爱文学精神的肯定。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才情与隐逸生活的独特追求。
不详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乘田委吏责无多,旧学年来竟若何。
开卷新诗可人意,到官无复废吟哦。
官期未满许宁亲,平日宦游无此恩。
雨遍公田及私亩,学书兼得问筠孙。
朝中寂寂少名卿,晚岁雄猜气益横。
心怕无须少年士,可怜未识玉奴兄。
杨王灭后少英雄,犹自澄思却月中。
已得惠妃欢喜见,方头笑杀曲江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