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徽上人见惠二龙障子以短歌酬之

我见苏州昆山金城中,金城柱上有二龙。

老僧相传道是僧繇手,寻常入海共龙斗。

又闻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盘屈身长八十尺。

游人争看不敢近,头觑寒泉万丈碧。

近有五羊徽上人,闲工小笔得意新。

画龙不誇头角及须鳞,只求筋骨与精神。

徽上人,真艺者。

惠我双龙不言价,等闲不敢将悬挂。

恐是叶公好假龙,及见真龙却惊怕。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看见苏州昆山的金城中,金城的柱子上有两条龙。
老和尚相传这是僧繇的手笔,平时能入海与龙相斗。
又听说蜀国玉局观有孙遇留下的龙形遗迹,盘曲身体长达八十尺。
游客争相观看却不敢靠近,抬头望向那寒泉万丈碧绿。
最近有位五羊徽上人,闲暇时以小笔作画别出心裁。
他画龙不夸耀龙头角及须鳞,只追求表现筋骨与精神。
徽上人,真是艺术大师。
赠我双龙不谈价钱,平常不敢随便挂起。
恐怕像叶公那样喜爱假龙,真龙出现反而会害怕。

注释

苏州:地名,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城市。
昆山:地名,苏州下属的一个区,以风景秀丽著称。
金城:形容坚固壮丽如金色城堡的城市或建筑。
僧繇:指梁朝画家张僧繇,以画龙著名。
蜀国:古国名,这里泛指四川地区。
玉局观:地点名,可能为道教或佛教的观宇。
孙遇:人名,可能为古代画家或与龙有关的传说人物。
五羊徽上人:人名,指某位高僧或道士,五羊可能代指其来自广州(五羊城)。
小笔:细小的画笔,此处指精细的绘画技巧。
头角:比喻才华、势力初露端倪。
须鳞:龙的胡须和鳞片,代表龙的外在特征。
筋骨:比喻事物的结构、基础。
精神:指内在的气质、神韵。
真艺者:真正的艺术家。
惠我:赠给我,惠即赐予。
叶公好假龙:典故,叶公喜欢龙的形象,但见到真龙却害怕,比喻表面爱好而非真心。
惊怕:惊讶和恐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苏州昆山金城中二龙的奇特景象和蜀国玉局观中孙遇巨迹的震撼描述,以及对画家徽上人的赞誉。诗中的意象丰富,想象力极强,通过老僧相传的故事和游人争看的场景,展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与民间传说的魅力。

诗中“金城柱上有二龙”、“寻常入海共龙斗”等句,不仅展示了古人对于龙这种神秘生物的向往,而且也反映出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心。而“蜀国玉局观有孙遇迹,盘屈身长八十尺”则更是将历史人物与神话传说相结合,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邃。

至于“近有五羊徽上人,闲工小笔得意新。画龙不誇头角及须鳞,只求筋骨与精神。”则是对画家徽上人的赞美,其用笔简洁却充满了生命力,这种对艺术追求的高标准和对内在精神的重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

最后,“惠我双龙不言价,等闲不敢将悬挂。恐是叶公好假龙,及见真龙却惊怕。”则是一种自谦之词,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真正艺术和表象之间差异的敏锐洞察,以及对于那些过度追求外在华丽装饰而忽视内涵深度的做法的批评。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丰富想象力和艺术审美,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真实与表象、精神与形式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煌煌京洛行

圣君垂衣裳,荡荡若朝旭。

大观无遗物,四夷来率服。

清晨回北极,紫气盖黄屋。

双阙耸双鳌,九门如川渎。

梯山航海至,昼夜车相续。

我恐红尘深,变为黄河曲。

形式: 古风

酬岳阳李主簿卷

把卷思高兴,潇湘阔浸门。

无云生翠浪,有月动清魂。

倚槛应穷底,凝情合到源。

为君吟所寄,难甚至忘筌。

形式: 五言律诗

赠岩居僧

石如骐驎岩作室,秋苔漫坛净于漆。

袈裟盖头心在无,黄猿白猿啼日日。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赠念法华经僧

念念念兮入恶易,念念念兮入善难。

念经念佛能一般,爱河竭处生波澜。

言公少年真法器,白昼不出夜不睡。

心心缘经口缘字,一室寥寥灯照地。

沈檀卷轴宝函盛,薝卜香熏水精记。

空山木落古寺闲,松枝鹤眠霜霰乾。

牙根舌根水滴寒,珊瑚搥打红琅玕。

但恐莲花七朵一时折,朵朵似君心地白。

又恐天风吹天花,缤纷如雨飘袈裟。

况闻此经甚微妙,百千诸佛真秘要。

灵山说后始传来,闻者虽多持者少。

更堪诵入陀罗尼,唐音梵音相杂时。

舜弦和雅熏风吹,文王武王弦更悲。

如此争不遣碧空中有龙来听,有鬼来听,亦使人间闻者敬。

见者敬,自然心虚空,性清净。

此经真体即毗卢,雪岭白牛君识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