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念法华经僧

念念念兮入恶易,念念念兮入善难。

念经念佛能一般,爱河竭处生波澜。

言公少年真法器,白昼不出夜不睡。

心心缘经口缘字,一室寥寥灯照地。

沈檀卷轴宝函盛,薝卜香熏水精记。

空山木落古寺闲,松枝鹤眠霜霰乾。

牙根舌根水滴寒,珊瑚搥打红琅玕。

但恐莲花七朵一时折,朵朵似君心地白。

又恐天风吹天花,缤纷如雨飘袈裟。

况闻此经甚微妙,百千诸佛真秘要。

灵山说后始传来,闻者虽多持者少。

更堪诵入陀罗尼,唐音梵音相杂时。

舜弦和雅熏风吹,文王武王弦更悲。

如此争不遣碧空中有龙来听,有鬼来听,亦使人间闻者敬。

见者敬,自然心虚空,性清净。

此经真体即毗卢,雪岭白牛君识无。

形式: 古风

翻译

念念不忘恶易行,念念向善却艰难。
诵经念佛看似同,情海干涸再生波。
少年法师真修行,昼夜不息勤勉励。
心随经文口随字,静室唯余灯火明。
沉香檀卷藏宝匣,薝卜熏香水晶经。
空山落叶古寺幽,松鹤霜冷夜无声。
舌齿间水珠透寒,珊瑚击响红宝石。
只怕莲花七朵齐折,朵朵如你心洁白。
又惧天风送花雨,纷纷洒落袈裟衣。
此经奥秘难言喻,诸佛真谛在其内。
灵山传下人未多,听者虽众行者稀。
诵咒声中梵音起,唐音交织何壮丽。
舜琴雅乐如风轻,文武之弦更悲鸣。
引得龙从天际来,鬼神静听,世人皆敬仰。
观者敬,闻者亦然,心归虚空净无边。
此经本是毗卢显,雪山白牛可曾见?

注释

念念:连续不断地。
入恶易:容易陷入恶念。
入善难:难以持续善行。
念经念佛:诵读佛经,念佛号。
爱河竭:比喻情感欲望消减。
波澜:比喻新起的烦恼。
言公:指年轻的法师。
法器:有修行潜力的僧人。
白昼不出夜不睡:形容日夜修行不懈怠。
心心缘经:心中时刻想着经文。
口缘字:口中不断念诵文字。
一室寥寥:房间空旷寂静。
沈檀:沉香和檀香,珍贵香料。
薝卜:一种香花,比喻香气。
水精记:用水晶装饰的经文记录。
空山木落:深山中树叶凋零。
古寺闲:古寺显得清闲宁静。
牙根舌根:比喻说话之处。
水滴寒:形容言语清晰冷冽。
珊瑚:比喻美好之物。
搥打:敲击。
红琅玕:红色的美玉,比喻美妙的声音。
莲花七朵:象征完美或纯洁。
朵朵似君心地白:每朵都像你的心一样纯洁。
天花:天界之花,比喻美好事物。
袈裟:僧侣的袍服。
此经甚微妙:这部经非常深奥精妙。
百千诸佛:众多佛祖。
真秘要:真正的秘密和要点。
灵山:佛陀讲法之地。
始传来:开始传播下来。
陀罗尼:咒语,密宗修行中的咒语。
唐音梵音:汉语与梵语混合的诵读声。
舜弦:古代传说中美好的音乐。
和雅:和谐雅致。
熏风:温暖和煦的风。
文王武王:周文王、周武王,代表古代圣君。
弦更悲:他们的琴声更加悲壮。
碧空:蓝天。
龙来听,有鬼来听:连天龙和鬼神都被吸引来听。
自然心虚空,性清净:自然而然心境空灵,本性清净。
此经真体:这部经的真实本质。
毗卢: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佛的最高境界。
雪岭白牛:比喻清净无染的自性。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赠念法华经僧》。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颂扬佛教法华经并赞美僧人的诗篇。

首先,“念念念兮入恶易,念念念兮入善难”表达了人心容易偏向邪恶而难以坚持正道的哲理。这两句通过反复“念”字,强调了人们修行佛法的艰难性。

接着,“念经念佛能一般,爱河竭处生波澜”指出念诵经文和礼佛可以达到一种平等的心境,而世间的情欲却如同阻塞的河流,容易产生波动。这里的“爱河”象征着人心中的贪恋和情感。

然后,“言公少年真法器,白昼不出夜不睡”赞美一位年轻的僧人,他具备修行佛法的资质,日夜精进,不懈怠。这两句中“言公”应指诗中的僧人,而“真法器”则形容其具有真正的佛法修持之才。

随后,“心心缘经口缘字,一室寥寥灯照地”描绘出僧人潜心诵念,字字珠玑,室内虽然清贫,但心中却光明如同灯照大地。

“沈檀卷轴宝函盛,薝卜香熏水精记”则是对佛经与佛教文物的赞美。沈檀为珍贵的木材,卷轴象征着经卷,而宝函盛表示这些都是宝贵之物;薝卜香熏则指的是佛前的香熏仪式,水精记可能是指清净无染的心灵记录。

“空山木落古寺闲,松枝鹤眠霜霰乾”这一段描写了僧人居住的环境,是一处宁静古老的寺庙。这里,“空山木落”形容秋天山林的萧瑟景象,“古寺闲”则表现出时间的沉淀和空间的寂静,而“松枝鹤眠霜霰乾”更增添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紧接着,“牙根舌根水滴寒,珊瑚搥打红琅玕”通过对比强调了僧人的修行之苦。牙根舌根为口中最冷的地方,比喻修行的艰辛;而“珊瑚搥打红琅玕”则用珠宝互相撞击的声音来形容僧人在佛法上的努力和坚持。

诗的后半部分,“但恐莲花七朵一时折,朵朵似君心地白。又恐天风吹天花,缤纷如雨飘袈裟”表达了对莲花(常象征佛教清净之物)的担忧,以及对天风吹动天花(可能指佛法的传播)带来的担心。

“况闻此经甚微妙,百千诸佛真秘要。灵山说后始传来,闻者虽多持者少”则是对《法华经》的赞美。这首诗认为《法华经》内容深奥、神秘,是众多佛祖的真实要义,而“灵山说后始传来”可能指的是《法华经》在佛陀灵山会上才开始传授的故事。

最后,“更堪诵入陀罗尼,唐音梵音相杂时。舜弦和雅熏风吹,文王武王弦更悲”则是对僧人能够背诵佛教咒语(陀罗尼)的赞美,并通过音乐的比喻来形容这种修持带来的美好感受。

整首诗不仅颂扬了《法华经》的重要性和僧人的修行,还通过对自然环境、心灵状态以及佛教仪式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境界。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赠询公上人

威仪何贵重,一室贮水清。

终日松杉径,自多虫蚁行。

像前孤立影,钟外数珠声。

知悟修来事,今为第几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赠持法华经僧

众人有口,不说是,即说非。

吾师有口何所为,莲经七轴六万九千字。

日日夜夜终复始。

乍吟乍讽何悠扬,风篁古松含秋霜。

但恐天龙夜叉乾闼众,㽬塞虚空耳皆耸。

我闻念经功德缘,舌根可算金刚坚。

他时劫火洞燃后,神光璨璨如红莲。

受持身心苟精洁,尚能使烦恼大海水枯竭。

魔王轮幢自摧折,何况更如理行如理说。

形式: 古风

啄木

啄木啄啄,鸣林响壑。贪心既缘,利嘴斯凿。

有朽百尺,微虫斯宅。以啄去害,啄更弥剧。

层崖豫章,耸干苍苍。无纵尔啄,摧我栋梁。

形式: 四言诗

蠹不自蠹,而蠹于木。蠹极木心,以丰尔腹。

偶或成之,胡为勖人。人而不真,繇尔乱神。

蠹兮蠹兮,何全其生。无托尔形,霜松雪柽。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