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叹

江南冬前虫未蛰,猎师篝火熏穴急。

山中玉面何处藏,供奉期程如束湿。

茅檐十日无炊米,蓬鬓鹑衣瘠如鬼。

但教得狸何顾尔,易牙奉君尚烹子。

形式: 古风

翻译

江南冬季来临前,昆虫尚未冬眠,猎人急切地用篝火烧洞穴驱赶它们。
山中的玉面动物躲藏何处?它们的献祭日期紧迫如同湿漉漉的束带。
屋檐下十天没有炊米,我蓬乱的头发和破旧的衣服使我形同饿鬼。
只要能捕获到狐狸,其他都不重要,连易牙烹子的故事也在提醒,为了奉承君主,牺牲是必要的。

注释

蛰:冬眠。
篝火:野外燃烧的火堆。
期程:预定的时间或期限。
束湿:比喻紧迫或湿漉漉的状态。
茅檐:简陋的茅草屋顶。
蓬鬓:形容头发散乱。
鹑衣:破烂的衣服,形容贫寒。
狸:狸猫,一种小型哺乳动物。
易牙:古代名厨,以烹调技艺高超著称。
烹子:易牙曾为齐桓公烹食其子以取悦君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冬季的景象,以及猎户在严寒中艰辛的生活。首句“江南冬前虫未蛰”,点明时令,暗示冬季尚未到来,但虫类已经感受到了寒冷,开始蛰伏。接着,“猎师篝火熏穴急”形象地写出猎人急于捕捉猎物的情景,他们围着篝火驱赶虫兽,生活艰辛。

“山中玉面何处藏”中的“玉面”可能指的是狡猾的野兽,暗示猎物难以捕捉。“供奉期程如束湿”则表达了猎人对按时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如同捆绑湿柴,困难重重。接下来两句“茅檐十日无炊米,蓬鬓鹑衣瘠如鬼”,描绘了猎户家中贫困的境况,连十天都没有粮食做饭,形容其蓬乱的头发和破旧的衣服,生活状态极其困苦。

最后两句“但教得狸何顾尔,易牙奉君尚烹子”以典故作结,表明猎户只求能捕获一只狸猫糊口,即使像易牙那样残忍的人,为了奉承君主也会烹煮自己的孩子。这句寓言性的话语,既揭示了猎户生活的艰难,也暗含对社会不公的讽刺。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猎户的遭遇,展现了宋末元初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与无奈。

收录诗词(209)

赵文(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凤之,又字仪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为文天祥门人,并曾入其幕府参与抗元活动。与刘辰翁父子亦交厚,辰翁对其非常推重,刘将孙亦与其结“青山社”,其结社情况现不详

  • 字:惟恭
  • 号:青山
  • 籍贯:宋末元初文
  • 生卒年:1239-1315

相关古诗词

野鹰来歌

野鹰来,高台下。

天寒鸟死狐兔伏,枯梢啄雪何为者。

宜城有酒煦尔寒,格高鞲暖肉不乾,终日臂尔夜宿安。

野鹰来,山中忍饥良独难。

天阴日落雪模糊,有虎有虎雄当涂,两猿不饱睨我雏。

鹰不来,将奈何。

形式: 乐府曲辞

铜雀瓦

曹公筑铜台,气力雄九有。

咿嘤到香履,千古开笑口。

犹馀当时瓦,作砚传不朽。

涪翁所珍惜,又复落吾手。

鬼夺与客偷,任运不汝守。

可怜台上人,不如此瓦寿。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铜雀台

朝望西陵墓,夕望西陵墓。

望望不复归,月朔又十五。

月朔十五可奈何,更对空帷作歌舞。

铜雀昂然飞不去,当时美人发垂素。

我生不如陵上树,年年树根穿入土。

形式: 古风

铜雀砚

老瞒智计笼天下,歌舞未终铜雀夜。

可怜用破一生心,不及当时台上瓦。

屑金作瓦费精神,那知身后旋成尘。

流传千百仅一二,付与所不知何人。

快阁仙人谀墓得,品题更费东坡墨。

研磨辛苦政未休,怜尔何年返真宅。

摩挲岁月白发生,建安七子俱彫零。

安得春醪三万斛,醉来快写短歌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