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后寄山中友人

爱仙无药住溪贫,脱却山衣事汉臣。

夜半听鸡梳白发,天明走马入红尘。

村童近去嫌腥食,野鹤高飞避俗人。

劳动先生远相示,别来弓箭不离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热爱修仙却无灵药,只能住在溪边过着贫苦生活,脱下道袍成为朝廷的臣子。
半夜听到鸡鸣就起来梳理斑白的头发,清晨又匆匆骑马投身于世俗的忙碌中。
村里的孩童渐渐疏远,嫌弃我饮食的粗陋;野鹤高飞,也在避开尘世的凡人。
感谢您不辞辛劳地远道而来指点我,分别后我一直未曾放下防身的弓箭。

注释

爱仙:向往修仙的生活。
无药:没有成仙的丹药。
溪贫:在溪边过着贫穷生活。
山衣:道士穿的道袍。
汉臣:指代为朝廷服务的官员。
夜半:半夜。
听鸡:听到鸡叫,比喻早起。
梳白发:整理自己已斑白的头发,暗示年岁已高。
天明:清晨。
走马:骑马疾行。
红尘:繁华尘世,这里指朝廷或世俗社会。
村童:乡村里的孩童。
近去:渐渐远离。
腥食:可能指肉类食物,这里借指世俗的生活方式。
野鹤:象征隐逸高洁。
高飞:远离人群。
劳动:麻烦,打扰。
先生:对对方的尊称。
远相示:从远方赶来给予指导或启示。
别来:自从分别后。
弓箭:象征武艺或自卫能力,也可理解为未忘初心。
不离身:一直携带在身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山中的仙人,生活贫困却坚守着自己的理想。"爱仙无药住溪贫"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理解。然而,仙人最终还是脱下了山间的衣衫,去做了汉朝的臣子,这反映了一种不得已的现实选择。

夜半听鸡梳白发,是时间流逝、生命老化的隐喻。天明走马入红尘,则是仙人回归俗世的象征。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从超脱世界到重返尘嚣的心路历程。

"村童近去嫌腥食,野鹤高飞避俗人"这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逃离。这里的"村童"和"野鹤"都是纯净无瑕的象征,它们对腥臊的嫌弃和远离世人的行为,展示了诗人对于纯洁高洁境界的追求。

最后两句"劳动先生远相示,别来弓箭不离身"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劳动先生"可能指的是一位隐居山中的朋友,而"远相示"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这位朋友保持联络的情感。"别来弓箭不离身"则透露出一种备战状态,或者是对自我保护的一种执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隐居仙人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既有理想追求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矛盾,以及个体对于纯粹、高洁境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长安早春

霏霏漠漠绕皇州,销雪欺寒不自由。

先向红妆添晓梦,争来白发送新愁。

暖催衣上缝罗胜,晴报窗中点綵毬。

每度暗来还暗去,今年须遣蝶迟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长安春游

骑马傍闲坊,新衣著雨香。

桃花红粉醉,柳树白云狂。

不觉愁春去,何曾得日长。

牡丹相次发,城里又须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冬夜感怀

晚年恩爱少,耳目静于僧。

竟夜不闻语,空房唯有灯。

气嘘寒被湿,霜入破窗凝。

断得人间事,长如此亦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归昭应留别城中

喜得近京城,官卑意亦荣。

并床欢未定,离室思还生。

计拙偷闲住,经过买日行。

如无自来分,一驿是遥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