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前一日雪

江城腊尽渐春来,三白呈祥不待催。

和气已知随处满,梅花正用此时开。

寒香冷艳相吞吐,月斧风斤巧剪裁。

布絮寝衣烘未透,炉边酒熟且衔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即将到来的春天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新生活和新希望的期待。"江城腊尽渐春来"一句,便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腊月结束意味着严冬即将过去,而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而至。

接着的"三白呈祥不待催",通过对自然界中雪花、云朵和露水这三种白色物象的描写,暗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吉祥之兆,不需要任何外在力量的催促。这里的"三白"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也象征着纯洁和美好的预兆。

"和气已知随处满"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到来时自然界中温暖气息的普遍存在,这种温柔的力量渗透在每一个角落,给人以生命力与希望。

紧接着,诗人将注意力转移到梅花上。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高洁脱俗,"梅花正用此时开"表明了梅花选择在这个时候绽放,它的独特之美恰好与春天的气息相得益彰。

下一句"寒香冷艳相吞吐"则是对梅花香气的描写,虽然是在严寒中,但它依旧散发出冷冽而又引人入胜的香气,这种香气仿佛在空气中交织,既有寒意,也不失其独特的美丽。

"月斧风斤巧剪裁"一句,则是对梅花形态的描写。这里借用了月牙斧和风刃来比喻梅花瓣的优美,每一瓣都像经过精心雕琢一样,既有自然天成之感,也透露出诗人对美的追求。

最后两句"布絮寝衣烘未透,炉边酒熟且衔杯"则是诗人的生活写照。在室内,布絮(一种保暖材料)尚未完全干燥,说明外面的雪还没有完全融化;而炉火旁,酒已经煮热,可以享用。这两句不仅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家居场景,也暗示着诗人对即将到来的除夕之夜有所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日常生活中小确幸的捕捉,展现了一种对新生的庆祝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除夜新居(其三)

茅檐盈尺雪,真是冷官居。

穷巷稀人迹,今朝是岁除。

聒厅无鼓吹,消夜足琴书。

晓冻冰桥滑,邻家借板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除夜新居(其二)

籸盆夹道明,爆竹小儿惊。

但听窗前雪,不知楼上更。

流年双羽急,深夜一鸡鸣。

浅醉和衣睡,明朝要贺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除夜新居(其一)

避喧迁出郭,岁晚尚担簦。

陋室大于斗,长途滑似冰。

岂无问字酒,共守读书灯。

老病须微禄,归田恨未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圆通峰顶

结亭孤绝处,登眺不辞劳。

万木俯在下,一峰如此高。

山围湖面小,藤络树根牢。

挥手红尘表,天风欲跨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