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峰顶

结亭孤绝处,登眺不辞劳。

万木俯在下,一峰如此高。

山围湖面小,藤络树根牢。

挥手红尘表,天风欲跨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在那孤独的亭子边,我攀登不觉辛劳。
万千树木低头致敬,唯有此峰傲然耸立。
山峦环抱着小小的湖面,藤蔓紧密缠绕着树根。
挥别尘世繁华,想要乘风凌驾于海龟般的山巅。

注释

结亭:建造的亭子。
孤绝:孤独而偏远。
登眺:登高远望。
劳:劳累。
万木:众多树木。
俯:向下。
一峰:一座山峰。
如此:如此这般。
山围:山峦环绕。
湖面:湖泊水面。
藤络:藤蔓缠绕。
树根:树的根部。
红尘:世俗尘埃。
天风:自然界的清风。
鳌:传说中的大海龟,象征高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高处,眺望远方的景象。开头两句“结亭孤绝处,登眺不辞劳”表明诗人寻找到了一座僻静而又高耸的亭子,尽管攀登之路艰难,但为了得到那份美妙的视觉体验,他甘愿付出努力。

接着,“万木俯在下,一峰如此高”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山峰的雄伟与孤立。诗人所站之地是一处可以鸟瞰众木的地方,那一座山峰尤为显眼,其高度与周遭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中间两句“山围湖面小,藤络树根牢”则描绘了一种幽深的景象。山环抱着一片不大的湖面,而藤蔓紧紧地缠绕在树根上,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末尾两句“挥手红尘表,天风欲跨鳌”则充满了超脱世俗的豪放情怀。诗人似乎在用手势斩断尘世的羁绊,而那清新的天风宛如要跳跃过海浪一般,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由奔放的精神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高洁、超脱和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悟上人同过史氏隐居

经时少暇出郊游,野旷山遥易见秋。

祗怪朝来多爽气,似缘我辈是清流。

荒台古井平芜湿,斜日西风乱叶愁。

莫笑田翁无款待,绿菱新摘酒新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晓出西城

閒官閒不尽,晓出古城阴。

斗柄已插地,秋声将满林。

故园三亩宅,落月几家砧。

为报柴桑令,予今亦委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晓霜

重衾惊骤冷,万瓦见浓霜。

夹岸蒹葭白,空庭橘柚黄。

宦情真淡泊,岁晚转荒凉。

野寺钟声早,何人仆马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润州许使君寄饷新酿以流金笺为贽且供诗藁

浮玉乘壶香似桂,流金方絮滑如苔。

报投且致相思意,酬唱须寻应猝才。

君喜旌幢开使府,我贪花竹作春台。

明年准拟游招隐,莫放遮山绣幕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