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施水庵

胜地开阑若,幽寻信短筇。

僧贫祇施水,客至但闻钟。

讲坐天花满,香台翠霭重。

何当谢尘绂,白社此相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清幽的佛寺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与宗教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胜地开阑若,幽寻信短筇。” 这两句从宏观到微观,描述了寺庙所在的优美景色和僧侣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阑若"指的是围墙或栏杆,诗人通过这些具体的物象传达出一份宁静与隐逸之感。而"幽寻信短筇"则更深入地表明了对这份清净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僧贫祇施水,客至但闻钟。”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寺庙中的简单生活和宗教活动。"僧贫"表现出僧侣们简朴无华的生活状态,而"祇施水"则是对他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刻画,强调了佛教中清净和自给自足的理念。"客至但闻钟"则在视觉上的宁静之外,又增加了一层听觉上的宁静,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世外的氛围。

“讲坐天花满,香台翠霭重。” 这两句诗通过对佛事活动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寺庙内外的美好。"讲坐"指的是僧侣们进行佛法讨论的地方,而"天花满"则是对那里的清净氛围的一种比喻,象征着智慧与真理的盛开。"香台翠霭重"则在视觉上增添了一份庄严肃穆的感觉,"翠霭重"形容的是寺庙建筑物的精致和层次感。

“何当谢尘绂,白社此相从。”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以及对僧侣生活的向往。"何当谢尘绂"中"谢尘"意味着远离尘世,而"绂"则是古代用来装饰或者隔断的丝织物,这里借指尘世间的纷争与束缚。"白社此相从"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随同僧侣们,一起在这片净土上修行。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平静与清净的主题。

收录诗词(1)

李谔(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批答安禄山贺雪兼赐口号

腊月忻三白,嘉平安四邻。

预知天下稔,先为物华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诗送玄静先生归广陵

默受王倪道,逾深尹喜师。

欣同八景会,更叶九丹时。

鸾鹤遥烟境,江山渺别思。

当迁洞庭日,留念上京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诗送玄静先生暂还广陵

杨许开真箓,夫君密契传。

九星连紫盖,双景合丹田。

玉简龟台职,金坛洞府仙。

犹期禦风便,朝夕候泠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诗送玄静先生赴金坛

紫府烟霞士,玄宗道德师。

心将万籁合,志与九仙期。

绝俗遗尘境,同人喜济时。

访经游玉洞,敷教入瑶墀。

茅岭追馀迹,金坛赴远思。

阴宫春旧记,阳观饬新祠。

缅想埋双璧,长怀采五芝。

真灵若可遇,鸾鹤伫来兹。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