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送玄静先生归广陵

默受王倪道,逾深尹喜师。

欣同八景会,更叶九丹时。

鸾鹤遥烟境,江山渺别思。

当迁洞庭日,留念上京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默默地接受王倪的教诲,对尹喜老师的理解更深。
欣喜地参与八景的聚会,恰逢九丹的好时光。
仙鹤在遥远的云烟中,江山景色引发深深的离别之情。
即将迁徙到洞庭之日,心中怀念着返回上京的日子。

注释

默受:静静地接受。
王倪:古代道家人物。
尹喜师:尹喜,老子的弟子。
八景:道教中的八种自然景象。
九丹:道教修炼中的一个阶段或吉祥的象征。
鸾鹤:神话中的仙鸟,象征高洁。
烟境:如烟如雾的仙境。
渺:辽阔、深远。
别思:离别的思绪。
洞庭:湖名,这里指隐居之地。
上京:古代对首都的称呼,这里可能指长安或其他重要城市。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隆基的作品,描绘了对友人玄静先生归乡时的情感交流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深邃情感。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离别的不舍与对远方山水的怀念。

"默受王倪道,逾深尹喜师"两句表明诗人在接受友人的教诲时,是一种沉默而深刻的理解和尊崇。在这里,王倪道可能是指玄静先生所传达的高尚道德或修养,而“逾深”则强调了这种理解之深远。

"欣同八景会,更叶九丹时"一句中,“八景会”可能暗示某种诗人之间的聚会或者共同的话题,这里与友人共享同样的喜悦。而“更叶九丹时”则可能是指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九丹(古代传说中的仙药)象征着精神上的满足和提升。

"鸾鹤遥烟境,江山渺别思"两句中,“鸾鹤遥烟境”描绘了诗人心目中的仙境,而“江山渺别思”则表达了面对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时所产生的深远离别之情。

"当迁洞庭日,留念上京期"一句中,“迁洞庭日”可能暗指某种变动或旅行,而“留念上京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岁月的怀念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尚精神境界的情操,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离别的依恋之情。

收录诗词(74)

李隆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 生卒年: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相关古诗词

诗送玄静先生暂还广陵

杨许开真箓,夫君密契传。

九星连紫盖,双景合丹田。

玉简龟台职,金坛洞府仙。

犹期禦风便,朝夕候泠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诗送玄静先生赴金坛

紫府烟霞士,玄宗道德师。

心将万籁合,志与九仙期。

绝俗遗尘境,同人喜济时。

访经游玉洞,敷教入瑶墀。

茅岭追馀迹,金坛赴远思。

阴宫春旧记,阳观饬新祠。

缅想埋双璧,长怀采五芝。

真灵若可遇,鸾鹤伫来兹。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责汉水辞

汉之广兮,风波四起。虽有风波,不如蹄涔之水。

蹄涔之水,不为下国而倾天子。

汉之深兮,其堤莫量。虽云莫量,不如行潦之汪。

行潦之汪,不为下国而溺天王。

汉之美者曰鲂,吾虽饥不食其鲂,恐污吾之饥肠。

形式: 古风

此心复何已,新月清江长。

云归石壁尽,月照霜林清。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