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二首寄彭通复(其一)

区区九州内,横从数千里。

谁设山与河,愚者分表里。

京师天下本,万国赴如水。

珠犀从南来,狗马由西止。

浩浩荆吴船,日夜行不已。

生材无定所,一物孰非己。

皇天仁且广,君道亦如此。

我思古唐虞,当日谁共理。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以广阔的视角审视了中国的地理格局和历史发展,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哲学思考。

首句“区区九州内,横从数千里”,诗人以“区区”二字开篇,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对广阔疆域的感慨。九州,是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念,这里泛指整个中国大地。诗人将这辽阔的国土置于“数千里”的尺度下,强调了其广袤无垠的特点。同时,“横从”二字描绘出地势的纵横交错,形象地展现了中华大地的地理风貌。

接着,“谁设山与河,愚者分表里”两句,诗人借自然界的山河比喻人为的界限,提出了一种对自然与人为划分界限的反思。山河自然形成,它们不分彼此,而人为划定的界限却往往显得愚蠢和肤浅,将原本相连的自然分割开来。这种对比,既是对自然和谐的赞美,也是对人为划分界限的批判。

“京师天下本,万国赴如水”两句,诗人将首都比作世界的中心,各地的国家和民族如同水流一般汇聚于此。这不仅体现了首都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四海归心、万邦来朝的盛况。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统一与和谐的向往。

“珠犀从南来,狗马由西止”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各地特产和珍稀物品的流通场景。珠犀代表南方的珍贵资源,狗马则是西方的名贵动物,它们从不同方向汇聚到京城,象征着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种景象展示了古代中国多元文化的繁荣和开放性。

“浩浩荆吴船,日夜行不已”一句,诗人以长江流域的船只航行为例,形象地描绘了货物运输的繁忙景象。船只昼夜不息地在江面上穿梭,不仅体现了经济活动的活跃,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不息。

“生材无定所,一物孰非己”两句,诗人将“生材”(人才)与“一物”(万物)相提并论,强调了人才和万物的普遍性和不可限量性。无论是在何处,都有可能孕育出杰出的人才或珍贵的事物,体现了诗人对人才和事物广泛存在的深刻认识。

最后,“皇天仁且广,君道亦如此”两句,诗人将自然界的仁慈与广大与君主的治国之道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理想君主的期待。他希望君主能像天地一样仁慈宽广,以仁政治理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我思古唐虞,当日谁共理”一句,诗人以古代的唐尧、虞舜两位贤明君主为例,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他想象着在那样的时代,会有谁能共同治理国家,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广阔世界、历史变迁和理想政治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对古代中国辉煌成就的赞歌,也是对人类共同追求和谐、进步的美好愿景的表达。

收录诗词(207)

揭傒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史学家。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字:曼硕
  • 号:贞文
  • 籍贯: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
  • 生卒年:1274~1344

相关古诗词

杂诗二首寄彭通复(其二)

脉脉我所思,彭氏蹑遐踪。

婉婉若处子,未曾出房栊。

相望四千里,踰年阙相从。

五月君寄书,九月达京中。

我书欲报君,书到岁已穷。

岂不怀缱绻,无由觌君容。

参差天际云,缥缈乘朔风。

羽翼不吾施,翩彼南飞鸿。

君有高世行,我无适时功。

天命人得违,出处谅非同。

形式: 古风

史馆独坐

地夐天逾近,风高午尚寒。

虚庭松子落,攲槛菊花乾。

抚卷俱千古,忧时有万端。

寂寥麟父笔,才薄欲辞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山水图

幽人无世事,高卧谢浮名。

山崦晴时出,溪流尽处行。

还闻有渔钓,相问扣柴荆。

不扫门前路,莓苔满地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道士薛玄卿归江东

知君此去渐难招,只在人间已廓寥。

市上有时逢卖药,山头何处觅吹箫。

仙岩花落溪流满,鬼谷云开对影遥。

未必故山安隐逸,海天凉月夜萧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