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弟子人天遍,童年在沃洲。
开禅山木长,浣衲海沙秋。
振锡摇汀月,持瓶接瀑流。
赤城何日上,鄙愿从师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弟子对禅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对于跟随师父游历的渴望。开篇“弟子人天遍,童年在沃洲”表达了弟子的广泛联系和早年的根基所在。紧接着,“开禅山木长,浣衲海沙秋”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禅宗生活景象,其中“开禅山木长”可能暗示了禅僧修行之地,而“浣衲海沙秋”则是对清净心境的一种形象表达。
中间两句“振锡摇汀月,持瓶接瀑流”生动展示了禅僧日常的生活状态。“振锡摇汀月”可能是在夜晚击磬之声,而“持瓶接瀑流”则是对禅僧取水行径的一种描绘。这些细节均透露出一种宁静、自然而不为世俗所动的生活氛围。
最后,“赤城何日上,鄙愿从师游”表达了弟子对于攀登高山——象征性地达到更高修行境界的渴望,以及他对跟随师父游历四方、学习和成长的迫切愿望。这不仅是对肉体上的旅行,更是对心灵上追求真理的旅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禅宗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禅学修行的一种向往和敬仰之情。
不详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故国波涛隔,明时已久留。
献书双阙晚,看月五陵秋。
南棹何时返,长江忆共游。
遥知钓船畔,相望在汀洲。
同人家鄠杜,相见罢官时。
野坐苔生石,荒居菊入篱。
听蝉临水久,送鹤背山迟。
未拟还城阙,溪僧别有期。
休官不到阙,求静匪营他。
种药唯愁晚,看云肯厌多。
渚边逢鹭下,林表伴僧过。
闲检仙方试,松花酒自和。
尧女楼西望,人怀太古时。
海波通禹凿,山木闭虞祠。
鸟道残虹挂,龙潭返照移。
行云如可驭,万里赴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