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百尺空台河上城,远波虚籁助秋声。
过穷旅雁书难得,啼杀饥乌曲未成。
急节何当容白发,流尘只欲傍华缨。
临高莫讶频东顾,忧国思君不为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寂与怀念的氛围。"百尺空台河上城,远波虚籁助秋声",开篇即以宏伟的景观展现眼前的画面:高耸的台楼矗立于河畔之上,水波荡漾,似乎也在回应着秋天的萧瑟之声。这里的“空台”可能象征着作者心中的某种孤寂与空旷。
"过穷旅雁书难得,啼杀饥乌曲未成",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但由于路途遥远、条件艰难,书信难以送达。这里“旅雁”指的是远行的客人,而“啼杀”则是形容饥饿的小鸟,这里用来比喻作者自己无力完成诗篇。
"急节何当容白发,流尘只欲傍华缨",这两句表达了时间紧迫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头发迅速变白,生命如同流沙难以把握,而自己的愿望只是想要靠近那些华丽的生活,但又感到自己与之之间隔阂重重。
"临高莫讶频东顾,忧国思君不为名",诗人站在高处,不必惊叹什么,只是在频繁地向东方回首,那里有他所忧虑的国家和所思念的人。这里的“思君”可能指的是远方的亲友或是政治上的君主,而这种忧虑与思念,并非为了个人的名誉。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充满了深沉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发,表达了时间流逝、生命无常以及对亲友国家的思念之情。
不详
戍楼西北最凌空,倦客凭阑八月风。
一曲黄河连野浊,半规残日背人红。
山林枉负沉冥志,刀笔终无尺寸功。
犹喜不迷存阙地,绛英瑶斗虎牢东。
悔倚危栏望夕霏,临高无事亦依依。
天长去鸟几时返,风罢孤云何处归。
一世功名惭击节,百年耕凿愿忘机。
衔恩感旧谁能免,犹喜荒洲在日围。
临艎西溯近神坰,六辅联疆见驿亭。
千里暮霞烘日脚,一篙春水皱天形。
野桥烟火微分市,曲岸渔樵别有汀。
忽忆主人恩意厚,倚樯回首涕空零。
苍霤秋霖歇,高轩夕景迟。
桐凋金井恨,兰老玉琴悲。
巢燕寒初失,风蝉晚屡移。
黄昏禽语闹,相唤宿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