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宴王补阙城东别业

柳陌乍随州势转,花源忽傍竹阴开。

能将瀑水清人境,直取流莺送酒杯。

山下古松当绮席,檐前片雨滴春苔。

地主同声复同舍,留欢不畏夕阳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柳陌随着州城的地形蜿蜒,花丛忽然在竹林阴凉处绽放。
清泉如瀑洗涤人心境,飞鸟流莺为我斟酒献唱。
山脚下古老的松树似华美的坐席,屋檐前细雨轻敲春日青苔。
地主与宾客同声相应,共享欢乐无惧夕阳催促离去。

注释

柳陌:乡间小路,长满柳树的小径。
州势:州城的地形或地势。
花源:花丛的源头,比喻美景。
竹阴:竹林的阴凉处。
瀑水:瀑布流水。
清人境:使人心境清爽。
流莺:鸣叫的黄莺。
绮席:华丽的宴席。
春苔:春天的青苔。
地主:主人,地主。
同舍:一同饮酒作乐的朋友。
夕阳催:夕阳西下,暗示时间已晚。

鉴赏

诗人以鲜活的笔触,捕捉初春时节的生机与美好。在这首诗中,“柳陌乍随州势转”一句,描绘出柳树随着州城的轮廓轻盈展现,它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柔和的情感表达。接着“花源忽傍竹阴开”,则是在画面上增添了一抹春意浓郁的色彩,花开在竹丛中,既有生机,也带来一份幽静。

“能将瀑水清人境”之句,通过瀑布清澈的水流,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受,以及希望这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能够净化人的心灵。紧接着“直取流莺送酒杯”,则是对这一时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生活写照,通过饮酒赏花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于春日闲适情调的向往。

“山下古松当绮席”一句,用古老的松树比作华丽的地毯,不仅形象生动,更传递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尊重与享受。随后“檐前片雨滴春苔”,则是在细腻地描写春雨中屋檐下滴水声,通过春天特有的细雨和新生的苔藓,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最后,“地主同声复同舍,留欢不畏夕阳催”,诗人与地主共同享受这份美好时光,不畏惧日暮的来临,只愿意珍惜眼前的快乐,这种生活态度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共同构筑了一幅春宴图景。

收录诗词(74)

郎士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 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
  • 生卒年: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相关古诗词

春宴张舍人宅

懒寻芳草径,来接侍臣筵。

山色知残雨,墙阴觉暮天。

莺啼汉宫柳,花隔杜陵烟。

地与东城接,春光醉目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赴无锡别灵一上人

高僧本姓竺,开士旧名林。

一入春山里,千峰不可寻。

新年芳草遍,度日白云深。

欲问微官去,悬知讶此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大德讲时河东徐明府招

远近作人天,王城指日边。

宰君迎说法,童子伴随缘。

到处花为雨,行时杖出泉。

今宵松月下,开阁想安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元诜还丹阳别业

已知成傲吏,复见解朝衣。

应向丹阳郭,秋山独掩扉。

草堂连古寺,江日动晴晖。

一别沧州远,兰桡几岁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