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诜还丹阳别业

已知成傲吏,复见解朝衣。

应向丹阳郭,秋山独掩扉。

草堂连古寺,江日动晴晖。

一别沧州远,兰桡几岁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已经习惯了做官的傲气,现在又要见到朝廷的官服。
他应该会回到丹阳城外,独自关上山居的门扉。
他的草堂紧邻古老的寺庙,江上的阳光照耀着晴空。
自从离开那片水乡,已经多年未归,何时能乘舟归来呢?

注释

已知:已经习惯。
成:成为。
傲吏:傲慢的官员。
复见:再次见到。
解:脱下。
朝衣:朝廷官员的官服。
应向:应该前往。
丹阳郭:丹阳城外。
郭:城郭。
秋山:秋天的山。
独掩扉:独自关门。
草堂:简陋的房屋。
连:连接。
古寺:古老的寺庙。
江日:江上的阳光。
动:照耀。
晴晖:晴朗的光辉。
一别:自从分别。
沧州:水乡,这里指诗人曾居住的地方。
远:遥远。
兰桡:兰舟,古代常用以代指船。
几岁:多少年。
归:归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和对远方故土的思念。开篇"已知成傲吏,复见解朝衣"两句,通过对官员和朝服的提及,传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即将离开的感慨。"应向丹阳郭,秋山独掩扉"表明朋友将要回到远方的丹阳故乡,那里的秋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宁静和孤寂。

接着"草堂连古寺,江日动晴晖"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意境。"草堂"可能指的是诗人或友人的居所,而"古寺"则增加了一份历史的沉淀和宁静。"江日动晴晖"中,"江"象征着流动和变迁,而"晴晖"则是自然界中光线与阴影交织出的美好景象。

最后"一别沧州远,兰桡几岁归"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待。"一别"强调了这次离别的意义,而"沧州"则是一个遥远的地方,增添了一份别离的沉重感。"兰桡几岁归"中的"兰桡"可能指的是诗人或友人的名字或者是对某种事物的美好称呼,"几岁"则是在询问未来的日子里何时能再相见。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离别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

收录诗词(74)

郎士元(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 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
  • 生卒年: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相关古诗词

送王司马赴润州

暂屈文为吏,聊将禄代耕。

金陵且不远,山水复多名。

楚塞因高出,寒潮入夜生。

离心逐春草,直到建康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长沙韦明府

秋入长沙县,萧条旅宦心。

烟波连桂水,官舍映枫林。

云日楚天暮,沙汀白露深。

遥知讼堂里,佳政在鸣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送韦逸人归钟山

逸人归路远,弟子出山迎。

服药颜犹驻,耽书癖已成。

柴扉多岁月,藜杖见公卿。

更作儒林传,应须载姓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韦湛判官

高阁晴江上,重阳古戍閒。

聊因送归客,更此望乡山。

惜别心能醉,经秋鬓自斑。

临流兴不尽,惆怅水云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