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懒寻芳草径,来接侍臣筵。
山色知残雨,墙阴觉暮天。
莺啼汉宫柳,花隔杜陵烟。
地与东城接,春光醉目前。
此诗描绘了一场在春日举行的宴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悠闲愉悦的宴会氛围。
“懒寻芳草径”表明诗人漫步于芳草萋萋的小道上,心情舒缓,不急不迫。“来接侍臣筵”则暗示这场宴会可能是在官邸之中举行,主人是当时的权贵或士族。
“山色知残雨,墙阴觉暮天”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时间流转和季节更迁。山色因雨而益发深沉,墙阴渐渐浓重,预示着日暮时分。
接下来的“莺啼汉宫柳,花隔杜陵烟”则将宴会的场景与历史文化相结合。莺鸟鸣叫于汉代宫殿旁的柳树之上,花朵在杜甫曾居住的地方(杜陵)飘逸其间,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宴会现场,也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
“地与东城接,春光醉目前”两句则描绘了一片开阔的春日景色。宴会所在地与远方的东城相连,春天的阳光似乎就在眼前,使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份美好之中。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宴会氛围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春日宴会场景,同时也融入了历史文化元素,使得整首诗不仅有视觉上的享受,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不详
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高僧本姓竺,开士旧名林。
一入春山里,千峰不可寻。
新年芳草遍,度日白云深。
欲问微官去,悬知讶此心。
远近作人天,王城指日边。
宰君迎说法,童子伴随缘。
到处花为雨,行时杖出泉。
今宵松月下,开阁想安禅。
已知成傲吏,复见解朝衣。
应向丹阳郭,秋山独掩扉。
草堂连古寺,江日动晴晖。
一别沧州远,兰桡几岁归。
暂屈文为吏,聊将禄代耕。
金陵且不远,山水复多名。
楚塞因高出,寒潮入夜生。
离心逐春草,直到建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