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商山

吟缘横翠忆天台,啸狖啼猿见尽猜。

四个老人何处去,一声仙鹤过溪来。

皇城宫阙回头尽,紫阁烟霞为我开。

天际峰峰尽堪住,红尘中去大悠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我在翠色中低吟,回忆起天台山的景象,猴子和猿猴的叫声让我感到好奇。
四位老人不知去了哪里,只听到仙鹤一声鸣叫,从溪边飞过。
回望皇城和宫殿,都消失在视线尽头,紫色的楼阁云雾缭绕,仿佛特意为我而敞开。
天边的山峰个个都适宜居住,离开这纷扰的红尘,真是无比自在。

注释

吟缘:低声吟唱。
横翠:翠绿的景色。
天台:天台山。
啸狖:啸叫的猴子。
啼猿:啼叫的猿猴。
尽猜:猜测不已。
老人:年长的人。
何处去:去了哪里。
仙鹤:神话中的长生鸟。
溪来:从溪边飞来。
皇城:古代帝王的都城。
宫阙:宫殿。
回头尽:消失在身后。
紫阁:紫色的楼阁。
烟霞:云雾。
为我开:为我而展现。
峰峰:山峰。
尽堪住:都适合居住。
红尘:世俗世界。
大悠哉:非常自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丰富联想,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向往天台之巅的精神追求。

"吟缘横翠忆天台,啸狖啼猿见尽猜。" 这两句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吟缘"一词不仅指呼唤之声,更有缠绵悱恻之意,显示了诗人对远方天台的深切向往。而"啸狖啼猿见尽猜"则用动物的叫声来烘托出山林中的寂静与神秘。

"四个老人何处去,一声仙鹤过溪来。" 这两句诗中,"四个老人"可能象征着智者或隐逸,他们的去向充满了无尽的探索和想象。而"一声仙鹤过溪来"则增添了一种超自然的元素,仙鹤往往与长寿、灵性相联系,使得诗意更加深邃。

"皇城宫阙回头尽,紫阁烟霞为我开。" 这两句通过对现实世界(皇城宫阙)的背离和对理想境界(紫阁烟霞)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冲动与选择。这里的"紫阁"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仙山或神坛,是精神追求的终极所在。

最后两句"天际峰峰尽堪住,红尘中去大悠哉。" 则是对整首诗意境的总结和升华。"天际峰峰尽堪住"描绘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而"红尘中去大悠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烦恼的超脱与豁达。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向往仙境的主题。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别东林僧

大士宅里宿,芙蓉龛畔游。

自怜□□在,子莫苦相留。

燥叶飘山席,孤云傍茗瓯。

裴回不能去,房在好峰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别卢使君归东阳二首(其一)

雨气濛濛草满庭,式微吟剧更谁听。

诗逢匠化唯贪住,日觉恩深不易铭。

心苦祗应消鬓黑,梦游频入倚天青。

从兹还似归回首,唯祝台星与福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别卢使君归东阳二首(其二)

家在严陵钓渚旁,细涟嘉树拂窗凉。

难医林薮烟霞癖,又出芝兰父母乡。

孤帆好风千里煖,深花黄鸟一声长。

终期金鼎调羹日,再近尼丘日月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别李常侍

楚水和烟海浪通,又擎杯锡去山东。

道情虽拟攀孤鹤,诗业那堪至远公。

梦入深云香雨滴,吟搜残雪石林空。

朱门再到知何日,一片征帆万里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