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宗伯崔公子钟致书币香仪吊慰志感一首

崔公邈邺台,黄生寄吴壤。

未瞻琼瑶色,尝接鸿雁响。

丈夫意气合,四海即吾党。

岂曰形面交,共以心期赏。

岁阑擢南服,煌煌宗伯长。

闻之怡我衿,谓当驱车访。

人事懊不齐,母氏去慈养。

哀庐无酬荅,画扇有啼怆。

公良悼此戚,仪物贲堂愰。

吊言何殷勤,长跪启灵爽。

葬有千里会,此谊古贤上。

永抱刻骨情,耿以佩诚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省曾为悼念友人崔公而作。诗中描绘了深厚的友情与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开篇“崔公邈邺台,黄生寄吴壤”点明了两位友人的地理位置相隔甚远,却心意相通。接着“未瞻琼瑶色,尝接鸿雁响”表达了虽未谋面,但心灵已相连。随后“丈夫意气合,四海即吾党”强调了友谊不受地域限制,心心相印即可成为知己。

“岂曰形面交,共以心期赏”则进一步阐述了真正的友谊并非基于表面的交往,而是基于心灵的交流与欣赏。接下来“岁阑擢南服,煌煌宗伯长”描述了崔公的升迁,黄省曾对此感到欣慰和自豪。然而,“闻之怡我衿,谓当驱车访”中透露出的却是未能及时探望的遗憾。

“人事懊不齐,母氏去慈养”揭示了黄省曾未能在崔公母亲去世时前往吊唁的内疚之情。“哀庐无酬荅,画扇有啼怆”表达了对崔公失去母亲的哀痛,以及自己无法亲自安慰的歉意。接着“公良悼此戚,仪物贲堂愰”写出了崔公对黄省曾未能到场的深切理解与宽慰。

“吊言何殷勤,长跪启灵爽”表现了黄省曾对崔公的悼念之情,即使不能亲临现场,也通过书信表达了自己的哀思。“葬有千里会,此谊古贤上”强调了友谊超越生死,如同古代贤者所推崇的那样高尚。“永抱刻骨情,耿以佩诚飨”则是对这段深厚友谊的永恒承诺与敬仰。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深厚的友情与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展现了古人之间超越物质、纯粹而深沉的情感交流。

收录诗词(956)

黄省曾(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陶渊明诗述怀七首(其一)

弱龄诵其诗,如咏国风歌。

缘情去雕饰,峥嵘障颓波。

每展襟情悦,宛尔挹藤萝。

神契犹旦夕,千载何足多。

今兹溯言旨,道在颜闵科。

欲谂知音人,抒藻写岩阿。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读陶渊明诗述怀七首(其二)

陶公卧柴桑,人谓隐者流。

尚友予品之,乃是夔龙俦。

生也逢不辰,版筑谢形求。

紫凤虽衔书,岂与燕雀游。

出处镜宣尼,圣矩自昭由。

洁身远氛世,匪曰斗酒谋。

长抱无风云,梁甫写悲讴。

虽云死饥饿,孔乐亦已酬。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读陶渊明诗述怀七首(其三)

治乱天宰之,君臣晤良难。

皇皇宣尼叟,车席迄无安。

徒然梦周公,凄恻鼓猗兰。

士生而不遇,贤圣靡不叹。

永言有今古,结调俱辛酸。

予也偶兹怀,又复扬其澜。

悲来曷可已,神至固无端。

已附青云翼,何必愧龙盘。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读陶渊明诗述怀七首(其四)

牛刀试小邑,匆匆赋归来。

风波竞违已,何惜饥冻怀。

运命逢奇坎,攸往谅必乖。

一稔且难获,安能际盐梅。

文王久不作,后车愿已灰。

甘心以空瞑,千金捐草莱。

天道谓之何,无聊良可哀。

拭袂沾麒麟,虚尔王佐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