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龟山寺下赠旻师

淮流赴海何时穷,我生飘泊西复东。

山中老僧旧相识,惊我非复当时容。

三年历遍百忧患,迁就汲汲如飞鸿。

人生易老古所叹,如我安得颜长红。

尘埃漫灭旧题壁,枝叶已拱当时松。

我方奔走师已老,更念别此何时逢。

眼看故旧怀抱好,宴坐不觉听山钟。

长淮月高人语绝,惟有塔铃鸣夜风。

形式: 古风

翻译

淮河的水奔流入海何时才会干涸,我的一生漂泊在东西之间无定所。
山中的老僧是我旧时的朋友,他惊讶我已不再是当年的模样。
三年间我历经种种忧患,如同急飞的大雁般忙碌奔波。
人生易逝是自古以来的感叹,像我这样怎能保持青春常驻?
墙壁上的旧题字已被尘土遮盖,当年的松树已经长出繁茂的枝叶。
我正忙于奔走,老师却已年迈,更让我想念何时能再相见。
看着旧友,他们怀抱着美好的情感,静坐聆听山中的钟声。
长淮之上,月光皎洁,人声渐息,只有塔铃在夜风中轻轻响起。

注释

淮流:淮河的水流。
穷:干涸。
飘泊:漂泊不定。
山中老僧:住在山中的老和尚。
非复:不再是。
迁就:忙碌奔波。
颜长红:保持青春常驻。
尘埃漫灭:被尘土遮盖。
拱:长出。
奔走:忙碌。
更念:更加想念。
宴坐:静坐。
塔铃:寺庙中的塔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易逝的深刻感慨。开篇即以“淮流赴海何时穷”设定了主题,淮河奔腾入海,象征着时间的无尽流逝和个人命运的渺小。诗人自述生平飘泊不定,却始终无法找到安稳之所。

接着,“山中老僧旧相识,惊我非复当时容”表达了诗人与一位老僧重逢时的感慨,彼此都已改变,尤其是诗人的外貌和精神状态已经大不如前。这段落强调了时间对个人外在和内在的双重打击。

“三年历遍百忧患”描述了诗人近年来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忧虑,而“迁就汲汲如飞鸿”则形容诗人的生活状态,如同大雁般漂泊不定,心中充满着不安和渴望。

“人生易老古所叹”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观点自古以来即被人们所共鸣。紧接着,“如我安得颜长红”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如何能保持青春活力的一种自问,显得既无奈又充满了自嘲。

“尘埃漫灭旧题壁,枝叶已拱当时松”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时间流逝后自然界变迁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朝的景象,再次强调了时间无情的主题。

“我方奔走师已老,更念别此何时逢”表达了诗人的急切感和对于未来的担忧。诗人在岁月的催促下,意识到自己应尽快寻找心灵的归宿,同时也对未来可能的重逢感到不确定。

“眼看故旧怀抱好,宴坐不觉听山钟”这两句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也是一种对于生活现状的接受。诗人选择在自然中寻找平静的心态,以此来抵御时间带来的孤独和忧伤。

最后,“长淮月高人语绝,惟有塔铃鸣夜风”以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婉的情怀结束了整首诗。长淮之水在明月下平静无声,而人们的喧嚣与议论已不再存在,只剩下寺院中传来佛教塔铃的声音,在夜风中回响,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经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时光易逝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宿泗州戒坛院

楼上鸣钟门夜扃,风檐送雨入疏棂。

老僧坐睡依深壁,童子持经守暗灯。

千里尘埃长旅泊,五年忧患困侵凌。

谁知避世天然子,一见禅翁便服膺。

形式: 七言律诗

宿虹县驿

长堤隘舟车,上下无暂歇。

煎熬古驿门,聒聒争琐屑。

东南淮浙富,输馈日填咽。

楚风习喧卑,吴舌动嘲哳。

平生耽静意,投闹剧含哕。

况兹道路勤,强食慰饥渴。

年来嵩洛兴,久与泉石结。

终当卜吾庐,云山对华发。

形式: 古风

宿峻极下院

天寒苍山高,野寺在山麓。

长林系我马,古屋留客宿。

空岩阴风豪,达旦号古木。

梦为神仙游,境界脱尘俗。

平明出户望,晓日在岩腹。

冰霜刮昏霾,万丈攒翠玉。

山行日已久,常苦见未足。

犹同贤者处,愈久愈可欲。

传闻峻极岭,千里如在目。

愧尔岩上僧,穷年玩幽独。

形式: 古风

宿谯东逆旅夜闻歌白公琵琶行

元和才子悲流落,一听琵琶谓天乐。

青衫裛泪作长歌,谁取篇章和宫角。

谯东夜久行人稀,卧闻此歌歌者谁。

歌侣旧时人不见,举头欲听泪双垂。

画堂青琐春无事,几听此歌还几醉。

东风桃李作黄埃,宝箧尘昏谱閒字。

一声一听一情伤,未老应知几断肠。

展转曲终灯烬落,荒城寒月夜飞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