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虹县驿

长堤隘舟车,上下无暂歇。

煎熬古驿门,聒聒争琐屑。

东南淮浙富,输馈日填咽。

楚风习喧卑,吴舌动嘲哳。

平生耽静意,投闹剧含哕。

况兹道路勤,强食慰饥渴。

年来嵩洛兴,久与泉石结。

终当卜吾庐,云山对华发。

形式: 古风

翻译

长堤狭窄阻碍舟车通行,来往从未有过片刻停歇。
古老的驿站门前人声鼎沸,嘈杂争论琐碎事务。
东南的淮浙地区物产丰饶,物资运输每天都拥堵不堪。
楚地风俗习惯喧闹低俗,吴地言语刺耳嘈杂。
我一生喜好宁静,却投身于热闹中,忍受着吞咽唾液的不适。
更何况如今道路劳顿,只能勉强进食以慰藉饥饿和口渴。
近年来我对嵩洛之地向往,长久以来与山水结缘。
最终我将择地建屋,让云山伴我度过白发苍苍的岁月。

注释

隘:狭窄。
暂歇:片刻休息。
煎熬:形容极度疲劳或焦虑。
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物。
输馈:运输供给。
填咽:形容交通堵塞。
习喧卑:习惯于喧闹粗俗。
嘲哳:形容声音刺耳嘈杂。
耽静意:喜好宁静的心境。
含哕:忍受嘈杂,吞咽唾液。
道路勤:旅途劳累。
嵩洛:指嵩山和洛水,代指洛阳一带。
泉石:泉水和石头,象征自然生活。
卜吾庐:选择我的居所。
华发:白发,指年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繁忙的交通场景和个人内心世界的交织图画。开篇“长堤隘舟车,上下无暂歇”勾勒出一片热闹非凡的水陆交通图景,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动静结合的感觉。紧接着,“煎熬古驿门,聒聒争琐屑”则转向了人声鼎沸的驿站,人们争相交易,声音杂乱,不绝于耳。

诗中又描写了南方富庶之地“东南淮浙富,输馈日填咽”,物资交流频繁,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随后,“楚风习喧卑,吴舌动嘲哳”一句,则是对不同地区文化差异和语言特色的描绘,体现出诗人对南方多元文化的观察与感受。

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诗人的内心却是“平生耽静意,投闹剧含哕”。他本性喜静,却不得不沉浸在喧嚣的人世间,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也许正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感慨。

最后,“况兹道路勤,强食慰饥渴”显示了诗人对于旅途中的艰辛有着深刻的体验,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接着,“年来嵩洛兴,久与泉石结”则是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山水之情的寄托,这也是他内心世界的一部分。

最终,“终当卜吾庐,云山对华发”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定居于山林之间的憧憬,以及对那片云山美景的无限向往。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一种精神追求的体现。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宿峻极下院

天寒苍山高,野寺在山麓。

长林系我马,古屋留客宿。

空岩阴风豪,达旦号古木。

梦为神仙游,境界脱尘俗。

平明出户望,晓日在岩腹。

冰霜刮昏霾,万丈攒翠玉。

山行日已久,常苦见未足。

犹同贤者处,愈久愈可欲。

传闻峻极岭,千里如在目。

愧尔岩上僧,穷年玩幽独。

形式: 古风

宿谯东逆旅夜闻歌白公琵琶行

元和才子悲流落,一听琵琶谓天乐。

青衫裛泪作长歌,谁取篇章和宫角。

谯东夜久行人稀,卧闻此歌歌者谁。

歌侣旧时人不见,举头欲听泪双垂。

画堂青琐春无事,几听此歌还几醉。

东风桃李作黄埃,宝箧尘昏谱閒字。

一声一听一情伤,未老应知几断肠。

展转曲终灯烬落,荒城寒月夜飞霜。

形式: 古风

宿樊溪

黄州望樊山,秀色如可揽。

扁舟横江来,山脚系吾缆。

大川失汹涌,浅水澄可鉴。

北风吹疏雨,夜枕舟屡撼。

齐安不可望,灭没孤城暗。

奔流略溪口,龙蜃屡窥瞰。

平生千金质,戒惧敢忘暂。

兹游定何名,耿耿有馀念。

形式: 古风

寄子由先生

先生四十犹不遇,独坐南都谁与语。

青衫弟子天下穷,饥走京城困羁旅。

高门得饭暂见肉,敝筐无实惟巢鼠。

楼头酒贵不敢沽,三百青铜输杜甫。

强颜讲学昧时宜,漫自吟诗愁肺腑。

平生不解谒贵人,况乃令严门者拒。

此生自料应常尔,但愿流年醉中度。

又思人世乐乃已,此外纷纷何足数。

豫期归日在凉秋,想见西风荡烦暑。

区区怀抱冀披豁,一尊愿驻东归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