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峻极下院

天寒苍山高,野寺在山麓。

长林系我马,古屋留客宿。

空岩阴风豪,达旦号古木。

梦为神仙游,境界脱尘俗。

平明出户望,晓日在岩腹。

冰霜刮昏霾,万丈攒翠玉。

山行日已久,常苦见未足。

犹同贤者处,愈久愈可欲。

传闻峻极岭,千里如在目。

愧尔岩上僧,穷年玩幽独。

形式: 古风

翻译

天气寒冷,青山巍峨,一座野寺坐落在山脚下。
我牵着马穿过长林,古屋邀请我过夜停留。
空旷的岩石间阴风呼啸,整夜古木悲鸣。
梦境中我成了仙人漫游,超脱凡尘的束缚。
黎明出门远望,晨光照亮了岩洞深处。
冰霜洗净了雾霾,万丈高的山峦像翠玉堆叠。
在这山路上行走已久了,美景仍觉得不够看。
如同与贤者相处,越久越感到向往。
听说那峻极岭就在眼前,仿佛近在咫尺。
惭愧啊,岩上的僧人,你常年独自欣赏这幽深的景色。

注释

天寒:寒冷的天气。
苍山:青翠的高山。
野寺:荒郊野外的寺庙。
山麓:山脚。
长林:茂密的树林。
古屋:古老的房屋。
空岩:空旷的岩石。
阴风:冷风吹拂。
境界:意境、景象。
平明:黎明。
攒翠玉:翠绿如玉的山峰。
山行:山路行走。
苦见未足:美景看不够。
贤者:品德高尚的人。
峻极岭:险峻的山峰。
愧尔:对你的敬佩和惭愧。
穷年:终年、一生。
幽独:幽静孤独的环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山中寺庙过夜的景象和心境。开篇“天寒苍山高,野寺在山麓”即设定了一个萧瑟而又幽静的场景,苍茫的山峰和隐秘的寺院共同构筑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诗人细腻地描绘了停留过程中的细节,如“长林系我马,古屋留客宿”表达了旅途中的歇息与庇护。而“空岩阴风豪,达旦号古木”则捕捉到了夜晚的寂静与清晨的生机。

梦境与现实交织,“梦为神仙游,境界脱尘俗”显示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清晨的景象“平明出户望,晓日在岩腹”描绘了天亮后的宁静美丽,以及时间流转中的和谐。

山行的体验“山行日已久,常苦见未足”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和探索欲望。最后,“愈久愈可欲”表达了对于这片土地和生活状态的喜爱与满足。

接下来的几句“传闻峻极岭,千里如在目。愧尔岩上僧,穷年玩幽独”则是诗人对远方山岭的向往,以及对那些选择隐居山林的僧侣生活的赞美和自我反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抒情,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宿谯东逆旅夜闻歌白公琵琶行

元和才子悲流落,一听琵琶谓天乐。

青衫裛泪作长歌,谁取篇章和宫角。

谯东夜久行人稀,卧闻此歌歌者谁。

歌侣旧时人不见,举头欲听泪双垂。

画堂青琐春无事,几听此歌还几醉。

东风桃李作黄埃,宝箧尘昏谱閒字。

一声一听一情伤,未老应知几断肠。

展转曲终灯烬落,荒城寒月夜飞霜。

形式: 古风

宿樊溪

黄州望樊山,秀色如可揽。

扁舟横江来,山脚系吾缆。

大川失汹涌,浅水澄可鉴。

北风吹疏雨,夜枕舟屡撼。

齐安不可望,灭没孤城暗。

奔流略溪口,龙蜃屡窥瞰。

平生千金质,戒惧敢忘暂。

兹游定何名,耿耿有馀念。

形式: 古风

寄子由先生

先生四十犹不遇,独坐南都谁与语。

青衫弟子天下穷,饥走京城困羁旅。

高门得饭暂见肉,敝筐无实惟巢鼠。

楼头酒贵不敢沽,三百青铜输杜甫。

强颜讲学昧时宜,漫自吟诗愁肺腑。

平生不解谒贵人,况乃令严门者拒。

此生自料应常尔,但愿流年醉中度。

又思人世乐乃已,此外纷纷何足数。

豫期归日在凉秋,想见西风荡烦暑。

区区怀抱冀披豁,一尊愿驻东归橹。

形式: 古风

寄子瞻舍人二首(其二)

纷纷名利场,向背不知丑。

翟公书其门,客态自如旧。

势去竞诋沮,有馀丐升斗。

高贤少畦畛,小子多状候。

退之呼字生,房相肆琴叟。

事奇出意表,欲辩不及口。

神明劳忠孝,福禄日方厚。

防微无早计,求福常恐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