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灵隐观鸿渐寺记白香山泉碑

灵隐天竺山,清流漱奇石。

草木郁青葱,岩洞耀丹碧。

有时闲联骑,尽日为散策。

萧条怀古心,髣髴问遗迹。

胜士多去来,流年几今昔。

寺记喜逢陆,泉碑尚馀白。

因知幽绝处,得之乃无斁。

所以千载后,山名转辉赫。

二子有逸韵,烟霞本其癖。

想当落笔时,无地著清适。

嗟我复何人,长歌想英魄。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天竺山灵隐寺的自然美景与历史遗迹,展现了诗人对古迹的怀旧之情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清流漱奇石”、“草木郁青葱”、“岩洞耀丹碧”,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同时,诗人通过“萧条怀古心”、“髣髴问遗迹”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探寻,以及对古人智慧与精神的敬仰。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两位友人的赞美,称他们具有超凡脱俗的风韵,与自然界的烟霞有着深厚的共鸣。诗人想象他们在创作时,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异常宁静与清雅,仿佛连大地都难以承载这份清逸之美。最后,诗人以“嗟我复何人,长歌想英魄”结束,表达了自己虽非古人,却能通过诗歌怀念他们的英魂,寄托了对美好事物永恒价值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还蕴含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追求。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参寥泉

湖光佛寺古,山色泉水清。

苏仙则已远,名字空含情。

西风动林松,琴瑟有馀声。

我来揖而酌,一饮百虑轻。

朗吟两石碣,脊记眼为明。

当年彼比邱,亦足得此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六一泉

不见六一翁,但见六一泉。

得泉以思翁,昔僧何其贤。

旨哉山中乐,合与苍崖镌。

后来坡仙铭,空以文字传。

山林已禁苑,复与道院连。

兰若纵莫存,此水尤泠然。

岁月诚易与,陵谷终变迁。

薰风拂湖水,晚日明湖烟。

回头叫林逋,醉倒孤山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松竹堂次萧宰相韵

鸣琴意自永,小筑松竹林。

公馀一委蛇,巡檐见遥岑。

冰雪凛节操,昼寂绿阴阴。

何事智与名,萧散徵在今。

当年山水间,读书情致深。

仪凤览德辉,终古存知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栖闲堂

能栖不能闲,其心未可知。

能闲不能栖,其迹无已时。

栖闲一以名,二者兼得之。

昔春升其堂,尊酒饮于斯。

昆山日夕佳,陂池清渺瀰。

手植花柳间,田园粗充饥。

洁哉两龚家,异代犹许奇。

夫岂忘治功,而故与世违。

汉朝有蒲轮,用舍端不欺。

三江五湖口,君子谨其仪。

何以写我歌,遥遥记所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