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文父上柏省坟

走骑引征鞍,鸣榔趁行舶。

下唐三百里,棹稳波如席。

霜晴天宇清,日暖带春色。

髻梳粲新妆,罗襦照澄碧。

怡怡兄弟情,亹亹仆驭力。

岂为诧游观,肝肠孝思激。

嵯峨上柏山,丞郎旧形魄。

松台夜漫漫,竹坞风索索。

声容弗云远,肃雍对巾帻。

追惟起家难,饱适敢笑剧。

于昭万古魂,伊嘏愿无斁。

嗟嗟天涯客,青灯延永夕。

君有霜露感,我念云水隔。

形式: 古风

翻译

骑马引领着征鞍,敲击木桹催促行船。
顺流而下三百里,船行平稳如席面。
霜后天空清澈,阳光温暖带着春意。
发髻梳理得整洁,穿着罗衣映照碧波。
兄弟情深意浓,驾车之人充满力量。
并非为了炫耀游玩,而是内心孝思涌动。
登临险峻的柏山,怀念丞相旧时风貌。
松台夜晚漫长,竹林间风声萧瑟。
虽然相隔遥远,但声音和仪态犹在眼前。
想起创业艰辛,如今饱暖不敢轻笑。
愿万世英灵长存,此愿永不改变。
感叹漂泊在外的人,青灯陪伴漫长夜晚。
你感怀霜露,我思念云水相隔的远方。

注释

走骑:骑马。
征鞍:出征的马鞍。
鸣榔:敲击木桹。
行舶:行驶的船只。
三百里:三百里的路程。
棹稳:船行平稳。
新妆:新打扮。
怡怡:和睦愉快。
亹亹:勤勉不懈。
诧游观:炫耀游玩。
孝思:孝心。
嵯峨:险峻。
丞郎:古代官职,这里指丞相。
松台:松树之台。
竹坞:竹林小屋。
声容弗云远:声音和仪态虽远。
肃雍:庄重和谐。
追惟:追忆。
起家难:创业艰难。
伊嘏:美好的祝愿。
无斁:永不厌倦。
嗟嗟:唉。
延永夕:延长夜晚。
霜露感:对霜露的感触。
云水隔:云雾阻隔的思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葛绍体所作的《送高文父上柏省坟》。诗中描绘了高文父出行的场景,他骑马疾驰,伴随着船夫的鸣榔声,一路向三百里外的上柏山进发。沿途景色宜人,天气晴朗,波光如席,透出春天的气息。诗人通过描写新妆的女子和兄弟间的和睦情感,表达了对高文父孝心的赞美,以及对上柏山丞郎旧迹的怀念。

夜晚,松台竹坞显得寂静而冷清,虽然距离遥远,但诗人仍能感受到对方的声容,心中充满敬意。诗人感慨人生的艰辛,提醒高文父不忘创业艰难,同时表达自己对他的深深祝福,希望他的孝心永远不衰。最后,诗人以天涯客的身份,感叹自己与高文父分隔两地,只能在青灯下度过漫长的夜晚,彼此的心意如同云水般遥远,却依然深情相系。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深沉的亲情和对故人的缅怀之情。

收录诗词(212)

葛绍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黄尉制司禀议

四海指掌上,西浙复制置。

机张要省括,万里发中秘。

制劄天边来,夺我嘉兴尉。

风流谁后人,太史山谷氏。

老成负大才,初筮仅小试。

雷行换风采,鼓作起憔悴。

游刃绰有馀,走笔浩无愧。

青青岁寒姿,松柏森劲气。

层冰几重重,坚可敌阳熂。

置之筹幄中,秉心端不二。

讨贼先正名,逆顺有大义。

昼夜运日月,东生定西坠。

终古大明照,不照此丑类。

送死须臾尔,清宁一天地。

公在谁相知,郡守股肱寄。

公去谁相思,邦民共相企。

白发我独悲,青云公自喜。

顾此金兰心,终始永同味。

去住路两岐,别酒重三喟。

江湖年华晚,万物回春意。

吟边一筹先,寄我空中字。

形式: 古风

送蔡贯之

君去江东几日程,我来东越漫云萍。

客情自是难为别,何况乡情兼别情。

形式: 七言绝句

烟雨馆立冬前一日

已过重阳种菊花,留连秋色带霜华。

休言明日朔风起,肠断天涯人忆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袁从道山庐三首(其三)

日月久栖迟,姓名谁得知。

头戴世儒冠,身著山人衣。

峻颔带薄髭,瘦骨撑疏眉。

青编口能诵,白饭手自炊。

苦茗一两碗,浊醪三两卮。

琴弹多旧曲,窗题少新诗。

别去动经年,坐来愁语离。

幽斋早葺罢,借榻重归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