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诸公长者郑当时,事事无心性坦夷。
但是登临皆有作,未尝相见不伸眉。
生前适意无过酒,身后遗言只要诗。
三日笑谈成理命,一篇投吊尚应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锴的作品,名为《同家兄哭乔侍郎》。从这短小的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逝去友人的深切缅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诸公长者郑当时,事事无心性坦夷。”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性格平和、处世无争的人物形象。这里的“长者”指的是年长有智之人,“郑当时”可能是对这位长者的赞誉,表明他在当时就已经被人们所认可。“事事无心”则表现了他的超然态度,对于世间种种纷争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这种“性坦夷”的品质,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崇尚的君子之道。
“但是登临皆有作,未尝相见不伸眉。” 这两句则转而描写诗人与这位长者之间的情谊和文学创作的情景。“但是”一词表明尽管前述长者性格平和,但在特定的场合如“登临”(指游览名山大川或登高临远之时),他仍旧会有所感发而作诗文。后半句则表达了每当相见,诗人都会因为思念这位长者而微微皱眉,这里的“伸眉”正是对情谊深厚的一种体现。
“生前适意无过酒,身后遗言只要诗。” 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认识和价值观。前半句强调了长者生前的适意而行,没有沉迷于酒色的享乐;后半句则表达了他对文学创作的重视,即使在身后的遗言中,也只愿传颂他的诗篇。
“三日笑谈成理命,一篇投吊尚应知。”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和文学价值的一种总结。“三日”可能指的是短暂的生命或有限的时间,“笑谈成理命”表明了诗人认为即使在短暂的人生中,也能通过轻松愉快的交流来领悟生命的真谛;“一篇投吊尚应知”则强调了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哪怕是简单的投递或悬挂起来以供欣赏,也值得后人铭记和了解。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逝去友人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友谊以及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出了古代文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不详
瓜步妖氛灭,昆冈草树青。
终朝空望极,今日送君行。
报政秋云静,微吟晓月生。
楼中长可见,特用灭离情。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长短一年相似夜,中秋未必胜中春。
不寒不暖看明月,况是从来少睡人。
八月繁云连九月,两回三五晦漫漫。
一年怅望秋将尽,不得常娥正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