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天开图画楼

楼外烟波渺去鸿,楼头庐阜翠摩空。

故知造物铺张巧,不费丹青点染工。

赤壁江山横夜月,辋川庭馆卧秋风。

祇今满地无图画,尽在西湾杳霭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天工造物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开篇两句“楼外烟波渺去鸿,楼头庐阜翠摩空”用楼作为视角切入,远处是迷蒙的水面与飞翔的鸿鸟,近处则是绿意盎然的建筑和接触天际的翠色。这些景物构成了一个既有广阔视野又不失细腻之美的画面。

接着,“故知造物铺张巧,不费丹青点染工”诗人由此感悟到自然界的造化无为,它的精妙绝伦并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装饰或技巧,就如同不需用丹青描绘就能呈现出完美之作。

“赤壁江山横夜月,辋川庭馆卧秋风”两句则转向夜景和季节变化的描写。赤壁的江山在夜色中被斜挂的明月所映照,而辋川的庭院里则是躺卧在萧瑟的秋风之中。这两处景物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不同时间和环境下自然美景的敏感,更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合一的宁静心境。

最后,“祇今满地无图画,尽在西湾杳霭中”则表达了一种对于现实世界中的缺乏与理想之美的对比。诗人感慨于当下没有这样的图画,但又坚信这份美好存在于遥远的西湾,浸润在淡淡的云雾之中。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向往,也是一种精神追求和艺术理想的表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绘,以及对自然造化之美的赞叹,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审美情趣,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超脱凡尘、追求高洁境界的情感态度。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南康邂逅江西吴运判(其二)

万里西征一叶舟,谁怜天地此生浮。

初征秋浦雁飞处,又泊江南霜叶洲。

贫困尽从归后见,雄豪半为病来休。

十年心事閒搔首,荻雨芦风总是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南康邂逅江西吴运判(其一)

一节西来已骇传,不堪归去便湘川。

舟行彭蠡轻文种,酒到浔阳醉乐天。

台谏久无公议论,朝廷新有骤除迁。

臣心毕竟终忧国,不敢瞻乌涕泫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幽居

对面沧浪可濯缨,不思泛舸出春城。

浮沈枌社何人重,俯仰茅檐是事轻。

玉蕊连屏寒徙倚,蒲萄上架月纵横。

江湖老矣无他愿,只欲清阴便得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挂搭松窝

十年南北走东西,豪气峥嵘老不衰。

快斩妖魔三尺剑,朗吟风月五言诗。

山无福地吾焉往,神有灵丹世不知。

却恐松窝知此意,一丝挂搭去何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