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堂即事

东堂岁晚直穷寂,落叶寒蔬风雨馀。

下里数家同井臼,荒山十里半榛芜。

夜霜摧菊房俱敛,晴日薰梅气欲苏。

谁似樊山偏得意,倚天紫翠照空虚。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东堂深秋时节格外寂静,落叶后的寒菜在风雨后残留。
附近几户人家共用一口井,十里的荒山多半长满了灌木和杂草。
夜晚的霜冻使菊花凋零,但晴天的阳光让梅花的气息仿佛复苏。
谁能像樊山那样独享美景,它的紫色翠绿映照着空旷的天空。

注释

东堂:主人的书房或厅堂。
岁晚:深秋时节。
直:直接,完全。
穷寂:寂静无人。
落叶:秋天凋落的树叶。
寒蔬:寒冷季节的蔬菜。
风雨馀:风雨过后。
下里:乡间。
数家:几家邻居。
井臼:共用的水井和石臼(古代用来舂米)。
榛芜:灌木丛生的地方。
夜霜:夜晚的霜冻。
摧:摧残。
菊房:菊花的花蕾。
俱敛:都已收敛。
晴日:晴朗的日子。
薰:熏陶,使香气散发。
梅气:梅花的香气。
欲苏:似乎要恢复生机。
樊山:可能指某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偏得意:特别引人入胜。
倚天:依靠天空,形容高耸或壮丽。
紫翠:紫色和翠绿,形容山色。
照空虚:照亮空旷的天空。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深秋末了的萧瑟景象和隐逸生活的情趣。开篇“东堂岁晚直穷寂,落叶寒蔬风雨馀”两句,勾勒出一个静谧而又有些凄凉的画面,时间设定在深秋的黄昏时分,诗人居所的东堂显得格外冷清,周围萦绕着落叶和寒风,偶尔夹杂着细雨,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寂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情境。

接着“下里数家同井臼,荒山十里半榛芜”两句,则进一步描写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是一片偏远的小村落,居民稀少,共同使用着井和磨米的石臼,而周围则是荒凉的山野,长满了野草,这些景象都在传达一种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孤独。

“夜霜摧菊房俱敛,晴日薰梅气欲苏”两句,则转向自然景物的描写。夜晚时分,白霜覆盖着花圃中的菊花,而在晴朗的日子里,梅花则散发出淡淡清香,这里的“摧”和“敛”字眼用得恰到好处,传达出一种自然界生机勃发与凋零交替的情趣。

最后,“谁似樊山偏得意,倚天紫翠照空虚”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这里的“樊山”是古代隐士樊川居住的地方,而“紫翠”则形容山色,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心灵上的寄托,倾慕那些能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意趣的人,他们仿佛能够与天地合一,照亮那片空旷。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以及他所处时代背景下的文化审美。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东堂夜坐偶成示秬秸和

东堂岁云暮,永夜有馀清。

月暗雁程急,霜严鸡梦惊。

微明旁舍火,断续戍楼更。

老眼浑无睡,偏闻晓雨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东溪

东溪何潺潺,秋水清见底。

纵横小石圆,一一静无滓。

空山人不到,漍漍响环佩。

我来每终日,漱濯弄清泚。

山居时已久,不省有朝市。

门阑人客少,跨马必至此。

麋鹿见我熟,相对不复起。

谁知寂寥趣,寄言同声子。

形式: 古风

他乡

身寄他乡远,心惊土俗殊。

闾阎讳冠带,子弟笑诗书。

韩国纵横后,商顽习尚馀。

几时东去棹,笑脍楚乡鱼。

形式: 五言律诗

代赠

洞房飞香作春雾,仙人劝酒香中语。

明眸第二紫云娘,莺学歌声柳如舞。

蹙眉长歌澧有兰,银钩请君春草篇。

繁弦高张烛烧夜,玉壶未尽参在天。

春泥雪消淮上路,东风浪头惊客橹。

恼公旧事几梦魂,过眼相逢一风雨。

黄流清洛上天汉,吴山洞庭藏水府。

谩题诗句寄归舟,江口风狂那得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