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

东溪何潺潺,秋水清见底。

纵横小石圆,一一静无滓。

空山人不到,漍漍响环佩。

我来每终日,漱濯弄清泚。

山居时已久,不省有朝市。

门阑人客少,跨马必至此。

麋鹿见我熟,相对不复起。

谁知寂寥趣,寄言同声子。

形式: 古风

翻译

东溪的流水声潺潺,秋天的溪水清澈见底。
溪流中布满大小圆石,静静地躺在水中没有杂质。
空旷的山中人迹罕至,只有流水声回荡,仿佛佩环相碰的声音。
每次我来到这里,总是一整天沉浸在洗涤和欣赏清澈溪流的快乐中。
我在山中居住已久,几乎忘记了尘世的喧嚣。
家中访客稀少,骑马出行我必定会来到这溪边。
野鹿见到我已习以为常,不再惊起,与我相对而立。
谁能理解我这份寂静的乐趣呢?我想对你说,我的朋友。

注释

潺潺:流水声。
秋水:秋天的溪水。
环佩:古代女性的饰品,此处比喻流水声。
漱濯:漱口洗涤。
朝市:都市,指尘世。
门阑:门限,代指家门。
麋鹿:一种野生动物。
寂寥:寂静,孤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居生活图景。开篇“东溪何潺潺,秋水清见底”两句,以动人的意象展现了溪流的潺潺声响和秋天清澈透明的水质,读者仿佛能听见溪水的声音,也能感受到水中鱼儿嬉戏的景象。

“纵横小石圆,一一静无滓”进一步描绘了溪中的小石头,既有自然的随意性,又呈现出一种宁静无波的状态。这里的小石头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寄寓着诗人对内心平和状态的追求。

接下来的“空山人不到,漍漍响环佩”则将视线转移到空旷的山中,没有行人的踪迹,只有偶尔传来的一阵佩玉声响,增添了一份超然物外的意境。这里不仅写出了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寂寞生活的向往。

“我来每终日,漱濯弄清泚”则是诗人在描述自己每天都沉浸于这宁静的溪水中,享受着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这里的“漱濯弄清泚”既可以理解为洗涤尘埃,也可以看作是心灵上的净化。

紧接着,“山居时已久,不省有朝市”则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淡忘,长时间的山中隐居使他不再记得繁华世界的喧嚣,这里“朝市”的提及,更凸显出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

“门阑人客少,跨马必至此”则描绘了一个画面,即尽管来访者稀少,但那些真正想见到诗人的朋友或知音,还是会不惜长途跋涉而来。这里的“跨马必至此”,表达了一种真挚友谊的情感。

随后的“麋鹿见我熟,相对不复起”则让读者看到一幅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即便是野生动物也已习惯了诗人的存在,不再惊慌逃避,这里体现出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最后,“谁知寂寥趣,寄言同声子”则是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一种自我感悟和表达。这里的“寂寥趣”,指的是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生活乐趣,而“寄言同声子”,则是在寻找那些能理解他这种生活态度的人,希望通过诗歌与他们心灵相通。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精神自由和真挚友谊的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他乡

身寄他乡远,心惊土俗殊。

闾阎讳冠带,子弟笑诗书。

韩国纵横后,商顽习尚馀。

几时东去棹,笑脍楚乡鱼。

形式: 五言律诗

代赠

洞房飞香作春雾,仙人劝酒香中语。

明眸第二紫云娘,莺学歌声柳如舞。

蹙眉长歌澧有兰,银钩请君春草篇。

繁弦高张烛烧夜,玉壶未尽参在天。

春泥雪消淮上路,东风浪头惊客橹。

恼公旧事几梦魂,过眼相逢一风雨。

黄流清洛上天汉,吴山洞庭藏水府。

谩题诗句寄归舟,江口风狂那得渡。

形式: 古风

冬日书事

昨夜新霜著瓦乾,西园梧叶尽飞翻。

楚乡原野长青草,泽国风云只薄寒。

梅蕊半含空有待,菊丛已过似无言。

杖藜引望仍搔首,羡尔鸣鸿整羽翰。

形式: 七言律诗

冬日自福昌之渑池

群岗洛阳西,势若海浪翻。

连岭起我左,层阜当我前。

采如兽腾突,缭若蛇蜿蜒。

外高陟缥缈,却下逼重渊。

老崖忽中断,俯视毛骨寒。

百丈未见底,立土如岩峦。

登高望四垠,目断无平川。

崩腾万马群,出没相后先。

虽有貔虎军,顾步安得前。

我观绝塞处,块土万雉坚。

崤渑自古险,秦人有重关。

信哉天作固,扃键谁敢干。

时平战伐息,地辟村落闲。

堆阜何茫茫,耕桑莽相连。

平生喜壮观,吊古重悲叹。

山川只自尔,兴废何多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