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乐岳山人

乐老出三峡,骑驴访名山。

一见五老峰,笑傲遂忘还。

萧萧太古松,徙倚青崖间。

泉石托生计,云霞会追攀。

我宁求世人,世人非我闲。

鍊气得真惠,神针起疵瘝。

何时驾皓鹤,定应出尘寰。

王母如问仆,为谢今钝顽。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赠乐岳山人》,通过描绘乐老游历名山大川,探访五老峰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与追求。诗中以“乐老”这一形象为主线,通过其与自然界的互动,表达了对自由、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首句“乐老出三峡,骑驴访名山”,开篇即点明了乐老的行踪,他不拘泥于常规,骑着驴子,穿越险峻的三峡,去探访那些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这种自由自在、勇于探索的精神,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接着,“一见五老峰,笑傲遂忘还”,描述了乐老首次见到五老峰时的震撼与喜悦,以至于忘记了归途,沉浸在这份自然之美中。这不仅表现了乐老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也暗示了他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萧萧太古松,徙倚青崖间”,进一步描绘了五老峰的自然景观,古老的松树在青翠的山崖间摇曳,营造了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氛围。乐老在此处流连忘返,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和谐。

“泉石托生计,云霞会追攀”,则体现了乐老对自然生活与精神追求的融合。他将生活寄托于清泉与岩石之间,与云霞共舞,追求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上的自由与满足。

“我宁求世人,世人非我闲”,表达了乐老对于世俗生活的态度,他宁愿寻求与世隔绝的自由,也不愿被世俗的束缚所累。这反映了他对自我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

最后,“鍊气得真惠,神针起疵瘝”、“何时驾皓鹤,定应出尘寰”、“王母如问仆,为谢今钝顽”,则是对乐老精神境界的进一步升华。他通过修炼内气,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最终希望像仙鹤一样,脱离尘世的束缚,飞升到更高的精神层面。面对传说中的王母,他以谦逊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平凡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乐老游历山水、追求精神自由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超脱与个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和向往。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赠辨才宗衍大师

开帆出长淮,泊舟近禅刹。

仰瞻窣云塔,俯压神物穴。

衍语如悬河,事从古先说。

欣闻佛力圣,降魔未尝杀。

尔来居几年,戒履皎霜雪。

领徒三百人,昼饭天厨说。

重重殿阁阴,清爽无六月。

固知出世缘,了与俗士别。

此生犹孤蓬,惊风畏飘瞥。

长林宿鸟尽,而我归路绝。

出处既不同,净社无由结。

三叹复何言,疏钟云外灭。

形式: 古风

赠圆通讷禅师

禅师古豪英,识之恨已晚。

浩气虽自充,灵标固天产。

琼枝玉府秀,春波镜湖满。

妙趣玄中玄,高谈简复简。

痊予万古病,金刀刮昏眼。

朗如秋月明,不害浮云生。

始知金仙教,六幽同一情。

一情亦何有,纷纷逐妍丑。

遂令世上人,浮沉嗟白首。

我愿卿相知,荐师为国师。

一言了万化,尧舜诚无为。

逢时扬至道,旷劫开群迷。

儒佛实皆圣,胡为相是非。

本亡末愈弱,行伪言空持。

呜呼可奈何,师也予同归。

形式: 古风

赠端禅师

十年不变旧,交深情愈淡。

世乐贻真羞,去若出阱陷。

故林泉石新,悠然在虚鉴。

寂寂夜香沉,无心答钟梵。

形式: 古风

赠隐静禅师

平生厌羁束,乐为名山游。

五峰数千仞,拔地凌斗牛。

山光落涧影,倒挂天河流。

灵草雾露香,老木阴翳稠。

鸟鸣春盎盎,虎啸风飗飗。

耳目两以醒,虚襟清气浮。

况有希世交,居焉治林丘。

玄谈倾醍醐,荡涤方寸愁。

出没死生际,日用诚吾由。

应嗟世俗士,俯首窥王侯。

百年聊汩汩,外物终何求。

我将脱冠带,筑室东岩陬。

长年丐香饭,师也能容不。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