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道德里

秦树团团夕结阴,此中庄舄动悲吟。

一枝丹桂未入手,万里苍波长负心。

老去渐知时态薄,愁来唯愿酒杯深。

七雄三杰今何在,休为闲人泪满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秦地的树木傍晚时分浓密成荫,这里就像庄舄发出悲伤的低吟。
手中还未握有一枝丹桂,面对无尽的苍茫江水,心中充满遗憾。
随着年岁增长,逐渐明白世态炎凉,忧愁时只希望能借酒浇愁。
昔日的七雄争霸和英雄豪杰如今安在?别再为闲人而泪流满衣襟。

注释

秦树:指代秦地的树木。
团团:形容树木茂盛。
庄舄:战国时楚国大夫,此处比喻悲伤的人。
悲吟:悲伤的吟唱或叹息。
丹桂:象征高洁,常用于比喻难得的机遇或人才。
万里:形容辽阔无垠。
负心:辜负心意,感到遗憾。
老去:年老。
时态薄:世态炎凉,人情淡薄。
酒杯深:借酒消愁,深度饮酒。
七雄:战国时期的七个强大的国家。
三杰:指秦始皇、韩信、李广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闲人:自谦之词,指自己无事可做之人。
泪满襟:泪水湿透衣襟,形容极度悲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怀古之情和对英雄时代的无限留恋。开篇“秦树团团夕结阴”将读者带入一个苍凉的自然景象,秦树在傍晚时分围成一片阴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悲凉的氛围。紧接着“此中庄舄动悲吟”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悲伤和感慨,这里所谓的“庄舄”,很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个事件或人物,激发了诗人的深切情感。

“一枝丹桂未入手,万里苍波长负心”中的“一枝丹桂”常被用来比喻理想和追求,而“未入手”表明这些追求尚未实现;“万里苍波”则是广阔的天涯海角,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和对远方事物的牵挂。这里的“长负心”,不仅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无限憧憬的一种表达。

随后的“老去渐知时态薄,愁来唯愿酒杯深”则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易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老去”意味着年岁增长,对世事的看透更为深刻;“渐知时态薄”表明了诗人对于时间宝贵而又脆弱的认识;“愁来唯愿酒杯深”则是对现实无奈和内心苦闷的一种逃避,希望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烦恼。

最后两句“七雄三杰今何在,休为闲人泪满襟”更是诗人历史的沉重感受和对于英雄辈出者的深切怀念。“七雄三杰”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些英雄人物或集團,“今何在”则是在询问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安在,是否还存在于世;“休为闲人泪满襟”则是诗人对那些不再存在的辉煌事迹和英雄时代的无限留恋,不愿意成为一个只会感伤落泪的闲人。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种深切的怀旧之情和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表达。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西塞山

吴塞当时指此山,吴都亡后绿孱颜。

岭梅乍暖残妆恨,沙鸟初晴小队闲。

波阔鱼龙应混杂,壁危猿狖奈奸顽。

会将一副寒蓑笠,来与渔翁作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过废江宁县

县前水色细鳞鳞,一为夫君吊水滨。

漫把文章矜后代,可知荣贵是他人。

莺偷旧韵还成曲,草赖馀吟尽解春。

我亦有心无处说,等闲停棹似迷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乱后逢友人

沧海去未得,倚舟聊问津。

生灵寇盗尽,方镇改更贫。

梦里旧行处,眼前新贵人。

从来事如此,君莫独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初秋寄友人

九华曾屏迹,罹乱与心违。

是处堪终老,新秋又未归。

病中芳草歇,愁里白云飞。

樵侣兼同志,音书近亦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