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茶寄照觉禅师

有物吞食月轮尽,凤翥龙骧紫光隐。

雨前已见纤云从,雪意犹在浑沦中。

忽带天香堕吾箧,自有同干欣相逢。

寄向仙庐引飞瀑,一簇蝇声急须腹。

禅翁初起宴坐间,接见陶公方解颜。

颐指长须运金碾,未白眉毛且须转。

为我对啜延高谈,亦使色味超尘凡。

破闷通灵此何取,两腋风生岂须御。

昔云木马能嘶风,今看茶龙解行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龙凤茶的奇妙与禅师品茗的雅趣。开篇以“有物吞食月轮尽”起兴,暗喻龙凤茶的珍贵与神秘。接着,“凤翥龙骧紫光隐”描绘出龙凤茶的华美与灵气。雨前纤云与雪意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预示着龙凤茶的到来。

“忽带天香堕吾箧,自有同干欣相逢”两句,生动地表现了龙凤茶香气扑鼻,令人欣喜若狂的情景。寄向仙庐引飞瀑,一簇蝇声急须腹,通过想象中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龙凤茶的非凡魅力。

禅翁初起宴坐间,接见陶公方解颜,描绘了禅师在品茗时的愉悦心情。颐指长须运金碾,未白眉毛且须转,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禅师对龙凤茶制作工艺的熟练与欣赏。为我对啜延高谈,亦使色味超尘凡,表现了禅师与诗人共同品味龙凤茶时的高雅情趣。

破闷通灵此何取,两腋风生岂须御,表达了品茗后心灵的愉悦与轻盈。最后,昔云木马能嘶风,今看茶龙解行雨,以对比手法,赞美龙凤茶不仅能够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还能激发内心的创造力与灵感。

整首诗通过对龙凤茶的细腻描绘和禅师品茗情景的生动刻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茶道与禅学的融合之美,以及品茗带来的精神愉悦与心灵升华。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送范子镇

东南有人不可攀,生轻义重人所难。

此风彫落不复见,得公今日如芝兰。

千人忽堕风涛间,义气有感心生寒。

以情论法不可枉,使法可枉吾宁閒。

兼遗物己为虚舟,遂授此属还平流。

相逢鹰犬颜何厚,剑水闽山公不朽。

有恩流到墓中魂,无累乞寻林下友。

得官西去心胆雄,帐下将军望公久。

此生义在公无惭,未到青云空白首。

男子屈伸当有时,行置长缨远夷脰。

浩歌一阕公临政,马上东风曲堤柳。

卯酒醺醺吹复醒,纤毫谩引无中有。

洒然得句谁其酬,寄我须烦置邮走。

形式: 古风

卜居潮山

胜致久不示,幽居今已该。

盖待出尘子,将作还玄斋。

升高独南望,大巧安用裁。

天目形势落,秋空屏障开。

吴境岸边断,越峰天际回。

双臂龙虎揖,两潮风雨来。

直视江渚印,蛟蜃遗灵胎。

旁闻海门出,波浪生春雷。

平生乐山水,邂逅奚所猜。

秋老竹林冷,攀竹趋岩隈。

得石喜奇怪,且席青钱苔。

泉甘地脉正,吸泉如传杯。

人静道始集,境幽心易灰。

老圃听吾语,勿以慵相推。

勤将日力进,速副韶光催。

长生且有道,当悟接与栽。

务使翠华远,长大如婴孩。

琼蕊覆青径,木香兼荼梅。

疏凿取清浅,结甃移碑材。

飞桥渡流水,俯仰无纤埃。

虽谓夕阳好,见月还徘徊。

卜筑非偶尔,供吟何快哉。

栖养此固足,会晤谁可偕。

形式: 古风

假山

天作乃说真,人作故云假。

堆叠孕奇怪,含思亦如画。

遥岑出寸碧,群岫拥而亚。

苍苔抱秀骨,尤惬时雨洒。

去来何所人,度岭策羸马。

安得无心云,经从断而挂。

日落行且休,寒岩峙孤舍。

假合虽使然,登览忧亦写。

万法资诸心,一念有神化。

缔构况融结,犹造秋与夏。

摄用还一空,何取亦何舍。

莫认假与真,外乐聊以借。

形式: 古风

谢人惠茶器并茶

三事文华出何处,岩上含章插烟雾。

曾被西风吹异香,飘落人寰月中度。

美林见器安所施,六角灵犀用相副。

目下发缄谁致勤,爱竹山翁傍云住。

遽命长须烹且煎,一簇蝇声急须吐。

每思北苑滑与甘,尝厌乡人寄来苦。

试君所惠良可称,往往曾沾石坑雨。

不畏七碗鸣饥肠,但觉清多却炎暑。

几时对话爱竹轩,更引毫瓯斲诗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