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三兄之山阳省孀姊书怀

君子蹈仁义,近自亲爱始。

当行岂顾留,千里犹举趾。

伯氏有东役,驾言适淮涘。

离樽未及展,浊醪未及洒。

起视白日移,驱车一何驶。

遵涂骊唱发,春风落端绮。

义参成周作,辞追建安轨。

感此留滞迹,一诵三四起。

安得假羽翮,远慰心所企。

此志良未遂,洒泣讵能已。

形式: 古风

翻译

君子遵循仁义之道,从亲近和爱护家人开始。
行动时岂会顾虑停留,即使千里也要前行不止。
兄长有往东的任务,驾车前往淮水之滨。
离别酒杯还未举起,浑浊的酒还没来得及斟满。
起身看太阳已移动,驾车的速度多么迅猛。
沿着道路歌声响起,春风中飘落着美丽的花瓣。
道义如同周朝的礼制,文辞追寻建安时代的风格。
感叹此地的停滞足迹,读来反复兴起感慨。
如何借得一双翅膀,远方的心愿得以安慰。
这份志向尚未实现,悲伤的泪水怎能停止。

注释

蹈:遵循、实行。
仁义:儒家伦理中的仁爱与正义。
亲爱:亲人之间的关爱。
顾:顾虑、考虑。
举趾:抬脚前行。
伯氏:兄长。
东役:向东的任务或差事。
离樽:离别时的酒杯。
浊醪:未过滤的劣质酒。
白日:太阳。
驶:快速移动。
骊唱:马车上的歌声。
端绮:形容花瓣美丽。
义参:参与、融入。
建安轨:建安时期(文学)的典范。
滞迹:停滞不前的痕迹。
假羽翮:借翅膀,比喻借助外力。
洒泣:流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维的《和三兄之山阳省孀姊书怀》,表达了诗人对兄长仁义行为的赞美以及自己因无法亲身陪伴而产生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兄长不远万里去探望寡嫂的场景,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君子蹈仁义,近自亲爱始"两句,赞扬了兄长以亲人间的爱为起点,践行仁义之道。接着描述了兄长行程匆匆,酒水都来不及品尝,只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沿途景色优美,如"遵涂骊唱发,春风落端绮",但诗人内心却因不能同行而感伤。

诗中提到的"义参成周作,辞追建安轨",意味着兄长的言行举止遵循着古代贤人的典范,文辞也追求建安时期(魏晋时期)的风范。诗人读兄长的信件多次,深感共鸣,渴望能像鸟儿一样飞翔,以远距离的安慰来表达自己的心意。然而,这种愿望未能实现,只能以泪流表达无尽的遗憾和思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既赞美了兄长的仁义之举,又抒发了诗人自身的无奈与深情。

收录诗词(1022)

韩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三兄立冬祠太乙二首(其一)

楼外阑班晓斗垂,霜晴宫瓦湿琉璃。

珠幢羽节严仙仗,桂酒椒浆洁祠仪。

寒气导迎通律管,神光飞动属坛壝。

定闻贾傅开良对,天子斋居待受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三哥入山二首

巢由没已久,风迹旷不嗣。

长啸箕颍间,悲风肃然至。

传闻龙山下,茅屋架三四。

中有隐者栖,读书乐仁义。

饱观人事变,深钩易象秘。

耕田给衣食,乡里沾赈遗。

呦呦山鹿群,摩抚驯不畏。

乃知至仁心,足以通异类。

声名自驰击,我心晏无累。

寤寐想斯人,安得同所致。

形式: 古风

和子华兄宴王道损公宇

济济高燕会,众宾且喜乐。

方冬气常温,是日寒始若。

愁云际平林,垂见雪花落。

四座喜相顾,有引必虚爵。

中堂岂非佳,东圃罗帟幄。

当亭列射格,抗的明灼灼。

雕弓既出韔,劲矢各在握。

主人揖让兴,客以次序作。

目惴綵树移,心倾钟鼓数。

笑言何谑失,仪节亦称娖。

酒酣事颇变,极口纵谈谑。

失令固有罚,出语辄见酌。

平生爱疏放,论议鄙龊龊。

欢来一狂散,岂顾醒后怍。

诗人亦有言,善戏不为虐。

所赖众君子,阔达见表襮。

还家遂酩酊,岂复记鸣柝。

形式: 古风

和子华兄寄酒走笔

开壶绿酒金英满,走笔彫章锦段成。

不假陶潜篱下望,更判五斗涤烦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