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萧山庙

故道木阴浓,荒祠山影东。

杉松一庭雨,幡盖满堂风。

客奠晓莎湿,马嘶秋庙空。

夜深池上歇,龙入古潭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所以道路两旁树木的阴影很浓密,荒废的神祠坐落在山的东边。
庭院里杉树松树在雨中摇曳,佛幡僧帽被风吹得满堂翻飞。
清晨的客人祭奠时,莎草都被露水打湿,秋日庙宇空荡荡只有马嘶声。
夜晚,池塘边安静下来,龙似乎潜入了古老的深潭之中。

注释

道:道路。
木阴:树木的阴影。
荒祠:荒废的神祠。
山影:山的影子。
杉松:杉树和松树。
一庭雨:庭院里的雨。
幡盖:佛幡和僧帽。
满堂风:满堂的风。
客奠:客人的祭奠。
晓莎:早晨的莎草。
马嘶:马的嘶鸣。
秋庙:秋季的庙宇。
池上:池塘边。
歇:安静。
龙:传说中的龙。
古潭:古老的深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萧瑟的山庙景象,充满了秋天的意境。"故道木阴浓"一句,以"故道"指代常走的路,这条路现在被浓密的树荫覆盖,给人一种荒凉古老之感。"荒祠山影东"则通过对废弃庙宇和远处山影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偏僻幽深的氛围。

接下来的"杉松一庭雨,幡盖满堂风"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萧瑟感。"杉松"指的是常青的松树,而"一庭雨"则是说整个庭院都被细雨湿润,既描绘了秋天多雨的气候,也加深了画面的静谧和冷清。"幡盖满堂风"中的"幡盖"可能指的是庙宇里的旗帜或其他装饰,这些装饰在秋风中飘扬,显得庙宇更加空旷。

"客奠晓莎湿,马嘶秋庙空"一句,则通过描写旅人留宿庙宇时所感受到的湿气,以及清晨马儿的嘶鸣声,来表达一种寂寞和荒凉。"夜深池上歇,龙入古潭中"则是在夜色浓重之际,描绘了一种超自然的景象,龙进入古老的潭水之中,这或许是对传统文化中的神秘元素的一种致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庙宇氛围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秋天特有的景物和气候的捕捉,展现了诗人对萧瑟山林、古老庙宇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感慨。温庭筠在这里不仅仅是在形容一处自然风光,更是在探讨生命的孤寂与宇宙的永恒。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题僧泰恭院二首(其一)

昔岁东林下,深公识姓名。

尔来辞半偈,空复叹劳生。

忧患慕禅味,寂寥遗世情。

所归心自得,何事倦尘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题僧泰恭院二首(其二)

微生竟劳止,晤言犹是非。

出门还有泪,看竹暂忘机。

爽气三秋近,浮生一笑稀。

故山松菊在,终欲掩荆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题磁岭海棠花

幽态竟谁赏,岁华空与期。

岛回香尽处,泉照艳浓时。

蜀彩淡摇曳,吴妆低怨思。

王孙又谁恨,惆怅下山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题裴晋公林亭

谢傅林亭暑气微,山丘零落閟音徽。

东山终为苍生起,南浦虚言白首归。

池凤已传春水浴,渚禽犹带夕阳飞。

悠然到此忘情处,一日何妨有万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