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其三)

江湖此日复何如,谩向天南赋卜居。

京国念归怀陆橘,乡园行乐想潘舆。

候虫声起灯花落,社燕巢空木叶疏。

一出碧山秋已晚,惭随时哲待公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感秋(其三)》由明代诗人梁有誉所作,通过对秋日景象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江湖此日复何如”,以江湖比喻广阔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当前世事的关切和思考。接着,“谩向天南赋卜居”一句,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似乎在天南之地寻求心灵的寄托,却也意识到这不过是徒劳的幻想。

“京国念归怀陆橘,乡园行乐想潘舆”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陆橘和潘舆分别指代家乡的特产和过往的欢乐场景,通过这些具体的意象,诗人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候虫声起灯花落,社燕巢空木叶疏”描绘了一幅秋夜的静谧画面,候虫的鸣叫、灯花的凋零、燕子的离去、树叶的稀疏,这些自然界的细微变化,都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

最后,“一出碧山秋已晚,惭随时哲待公车”表达了诗人面对秋日的晚景,既感到了时间的紧迫,又自谦地表示愿意像古代的贤哲一样,等待机会的到来。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的自我反思,也流露出对未来充满期待而又略带无奈的情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235)

梁有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秋(其四)

碧纹冰簟正宜秋,卧看银河净欲流。

鳷鹊观前清露滴,卢龙塞下暮云稠。

临风长想苏门啸,多病徒怀杞国忧。

诸弟故园应北望,相思知上海边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感秋(其五)

佳节聊登郭隗台,长空澹澹鸟飞来。

客衣未授寒砧急,羽檄遥传暮角哀。

树色依微临睥睨,云光浮动近蓬莱。

可堪多难当摇落,却忆东篱菊又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感秋(其六)

蓟北风烟惊壮心,感时应觉二毛侵。

功名共羡虞卿璧,世事徒怜季子金。

战后关山生暝色,雨馀城阙澹秋阴。

即看节候堪杯酒,徙倚聊为越客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秋去和同年胡伯贤

河汉迢迢天宇开,静闻灵籁起高台。

千峰凉雨窗前急,万壑惊涛树杪来。

燕塞乍飘清角断,汉宫时动暮砧哀。

思乡越客情偏切,中夜披衣听几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